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五十一章 初具規模的市場(1/2)

作者:鯊魚禪師字數:7740更新時間:2019-05-21 08:23:04

    盯上周邊“閑置”土地,也不是一年兩年的事情,在冉氏跟武漢方麵談攏蜀錦代理出口之後,張德就先拿下了黃州的一塊地。也就是小白師兄所在黃陂縣的沿江桑林,經過幾年的運營,五種桑樹總計田畝數超過二十五萬畝。

    其中自然有圍圩造田和修建江堤的正常結果,但也有不少黃陂縣沿江地區田畝,被官征民買,最終形成荊楚地區最大的桑葉出產地。

    養蠶基數的提高,也使得山寨蜀錦大量充斥市場,其中不少出口東海南海的絲船,其實很多時候,已經不是價格高昂的蜀錦,僅僅是掛羊頭賣狗肉的本地貨。

    實際上不管懂行還是不懂行的,對於黃陂絲都是極為歡迎,僅僅是價格上差距,就足夠讓人毫不猶豫地拋棄禦用貨。

    也隻有貴族和大商人,可以不在乎價錢的情況下,跟風皇家,拿蜀錦在外裝逼或者關起門來裝逼。

    同絲綢一樣,黃豆也是張德所考慮的一個重要物資。它不僅僅是馬場的重要飼料補充,甚至可以說是養殖業的基石。

    伴隨著武漢地區市民階層的興起,非農人口的極大增長,這種增長率,往往需要更多的肉類攝入。而想要保證肉類蛋白的供應,不會出現物價飛漲匹絹買肉的情況,就不得不把高風險的養殖業提上日程。

    實際上這也是張德一直貫徹的事情,哪怕明知道這年頭養殖業抗風險低下,也不得不這樣做。

    而飼料來源,且是優質的蛋白來源,隻能依靠豆粕。

    其餘麩皮、稻糠、芋艿,都隻能說是錦上添花,做不了根本。

    順利成為武漢地區肉類供應基地的縣城,則是蒲圻縣。在修建水庫的過程中,修建了一條新式官道直通蒲圻縣。而蒲圻縣休整雋水之後,水路同樣能夠順流直下。抵達漢陽或是江夏,都是不用多少時間,隻要天氣合適,長江一天運輸生豬數量,可以不設上限。

    但蒲圻的情況和鴨欄驛類似,都是多山嶺少平地,地理上並無優勢。鴨欄驛雖說好不了多少,但直接臨江,西南方向還是有零散的成片平緩土地,距離上遊巴陵縣,也不過時半日腳程。

    這是一個好地方。

    兩年前張德就派人在這個地方以私人名義租種了一些零散田地,一萬畝上下,都是種了黃豆。平均畝產也就是一百斤出頭,雖然不多,但也足夠應付當下的需求量。

    今年的最新勘察,遞給張德的報告中,表明鴨欄驛實際可以平整開發的耕地,最少在三十萬畝,而如果投入巨資,壘壩修庫,那麽這個數字,還能翻一番。

    壘壩修庫是不可能的,這鬼地方人口幾乎可以說沒有。每年汛期,又時常發生眼中的澇災,土石流更是隨處可見。最重要的是,張德手頭沒有那麽多人力調撥出來去再幹一套大工程。

    鴨欄驛真要修建水庫,必定和江夏南部地區一樣,是個規模不小的係統工程。

    而兩者人口差距何止百倍,張德自然有所側重。

    不過,要想從嶽州弄塊無主之地出來,本身也沒太大問題,但開發之後的一係列麻煩,就是考驗人性的時候。

    老張不可能跟楊思禮的繼任者們扯皮,嶽州本地的坐地戶眼見著二三十萬畝地被武漢方麵拿去種豆子,要說不眼紅不心熱,用馬眼想都知道不可能。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