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七十四章 穩(1/2)

作者:鯊魚禪師字數:7956更新時間:2019-05-21 08:23:20

    李道興和杜正倫,還是說其餘被發配到南海地區的官僚,想要在南海日子好過,生活水平沒有明顯下降,還有翻身回歸的機會,就完全離不開華潤號的渠道資源,以及武漢為代表的技術支持。

    以交州為例,在路況條件極差的情況下,李道興想要把各洞寨的物產從山區運輸到港口,在沒有新式輪輻、車軸之前,基本都是依靠牲口和力夫。

    然而交州這種地區,除了水牛、大象之外,馱乘牲口很難規模繁殖。而依靠人力,逼反的可能性是無限拔高的。

    張德並不能徹底解決這個問題,尤其是在軌道鋪設、直道修通之前,技術上,他隻能改善。

    但僅僅是這點改善,哪怕是當下已經各地都誕生了或大或小鋼鐵廠,卻也不能真個就拿個鐵棍當軸承。

    漢陽碼頭延伸出去的軌道上,車廂軸承其實已經從青銅件、鋼件,變成了球墨鑄鐵件。

    球化劑用稀土,然而貞觀朝的人,哪怕一屁股坐在稀土上麵,也隻能幹瞪眼。

    盡管張德並不能保證這些球墨鑄鐵能如何如何,但其加工生產方式,顯然要比鋼材要省力且便利的多。

    尤其是有的傳動機構已經用上了齒輪,而這些齒輪,往往就是球墨鑄鐵。

    且不說扯淡牌號之類,但對這個時代來說,從無到有更加重要。

    盡管老張非法穿越之前,的確知道漢魏時期,已經有了球墨鑄件,考古界的老鐵們紛紛表示這不科學……

    球墨鑄鐵的生產難度是不高的,在一線操作的表現上,其實也是一根裹了不明物質的棍子在那裏攪合攪合。

    材料麽,就是攪合攪合加加熱。

    倘若把工藝說出去,別人會覺得很扯淡,但對貞觀朝的大多數“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人來說,這就是天塹鴻溝。

    就像在石城鋼鐵廠之前,大多數的官僚,對於年產精鐵十萬斤是很震驚驕傲的。然而到如今,興許就是一個三班倒爐子十幾二十天的產量,一年下來弄它個幾百萬斤跟脫褲子一樣簡單。

    當武漢開始規製鍛造、鑄造,大量培訓鉗工、鍛工、翻砂工的時候,因為舊有力量的牽扯,跟在武漢屁股後麵走的人,依然隻盯著天知道合格還是不合格的產品產量。

    事物有差別,就有競爭。而對於杜正倫、李道興之流而言,他們需要的不是“劣幣驅逐良幣”,關鍵時候,寧缺毋濫,否則就是萬劫不複。

    而載具的零配件,僅僅是一個縮影。

    順豐號的裝配流程,保利營造的營造法式,或是一個罐頭一片蜜餞,大大小小,都離不開武漢。

    不管願意不願意,想要翻身的杜正倫,必須也隻能抱住武漢。

    說是通力合作也好,賣身求榮也罷,幾年折騰下來,被李皇帝相繼碾壓的李道興和杜正倫,終於又回歸到了主流官場的視線中。

    能把半羈縻治理的疆土,變成頗有產出的“現金奶牛”,這足以證明官僚的能力。哪怕他是依靠了外力,但自身之外的關係,同樣是官僚的能力。

    “這個李道興,被削爵之後,居然頗有‘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氣魄啊。”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