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八十三章 工程熱潮(1/2)

作者:鯊魚禪師字數:6956更新時間:2019-05-21 08:23:25

    第二波造船高潮是可以預見的,在一批次南海金沙樣品抵達武漢之後,漢陽造船廠新增貨船訂單超過一百。

    這是一種淮揚商人特別需求的一種巨型貨船,貨船龍骨不得不選擇拚接延長,幾乎談不上抵抗遠海風浪,隻能近海航行,航速也相當的慢。但它隻有一個優點,能裝。單次運輸量相當恐怖,淮揚商人主要用它來運送煤炭和鐵礦。

    和淮揚商人關係密切的徐州世家,則是運作了一條鴨綠水附近的航線,可以將朝鮮道南部的糧食,運輸到遼東沿海,掛的還是兵部的旗號,可見其中水深。

    特種需求的船隻,除了這種“超級貨船”之外,還有一種數人操控的快船,航速遠超“八年造”。整條船就像是一條梭魚,順流而下,從武漢出發抵達九江,幾個頂尖高手輪換控帆,能夠做到當天在九江洗個熱湯。

    不過顯而易見,需要這種船的人,怎可能隻是為了在揚子江中瞎浪。

    訂單的大頭,都是來自蘇杭商人,而這兩地商人,主要的海外經營,都是在東海。這幾年東海“海賊”越發泛濫,蘇杭商人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又或者是“明知故犯”,這就不是張德所能控製的。

    “去年新增丁口統計出來沒有?”

    “回觀察,還沒有,數據還在趕。”

    “到襄州的弛道,測繪裏程估算是多少?”

    “五百六十裏,不過襄州地麵沼澤甚多,興許還要壘壩清淤。”

    “預算照七百裏來做,要留餘量。”

    “是,過後我去通知土建衙門。”

    除了造船之外,武漢今年的工程量也不小。隨著“漢嶽弛道”蒲圻-巴陵段正式通行,巴陵至江夏,就有了一條三百多裏長的暢通道路。

    整條路不但讓蒲圻縣收益頗豐,也讓嶽州地區的勞力、物產,可以迅速通過這條道路轉運到武漢市場。

    盡管水路便利且運力更大,但是對中下階層來說,他們作為“個體”,相較船運的單次“需求”,是相當不足的。

    饒是造船業如此興旺,但通行船隻在長江中,人均太少。而楚地人家,小有產者多有水牛、矮馬之類,加上武漢因為養馬場緣故,滇馬、川馬這種馱乘馬價格下降,雜交培育的騾子數量更是大大提高,使得楚地牲口租賃生意相當興旺,大部分小有產者乃至普通人家,都能承擔得起。

    於是從自由度上來說,旬日一次前往武漢發賣自有產出,才是相對經濟又合理的方式。

    原本大多數嶽州人,有這個需求卻沒有這樣的條件,但因為“漢嶽弛道”的修通,張德給大多數的嶽州人創造了這個條件,這就讓原本交流不多的毗鄰二州,如今互相交流就相當頻繁熱鬧。

    荊楚州縣原本並不看好這條“漢嶽弛道”,但正所謂“眼見為實耳聽為虛”,荊楚官僚親眼所見嶽州獲利,隻說“抽稅”,饒是嶽州稅賦低下,可因為物資流通,使得“抽稅”對象擴大,總體稅賦是大大增加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