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十五章 務農(1/2)

作者:鯊魚禪師字數:8554更新時間:2019-05-21 08:23:45

    “五郎,如今多了一萬六七千畝的田地,總不能荒著,這幾處地界丁口已被遣散瓜分。俺們要是幹些打殺的活計,倒也無妨,可是種地,那是全然不通啊。”

    “是啊五郎,而且這劍南地,多是山川溝坎,不似武漢,灌溉澆水便當。就是江夏,那也是觀察修了水庫,這才多了幾萬畝上田出來。真要是荒著地,怕不是早晚還得被人勾了去。”

    屬僚們多是“銳士”,“參讚軍事”還行,種地真是不行。而且願意入滇的,往往本身就在崇山峻嶺之間混過的。這幾年因為“升遷”無望,獠寨平的平,滅的滅,剩下的也都跟龍姓、雷姓、苗姓大部落一樣,改姓改族,混入武漢的生產體係中去,再也找不到曾經的標識、屬性。

    舊年漢水李嘉欣,就是走了張德門路,靠平定“匪患”,“累遷專任”敦煌,成為西軍序列一員。再有三五年,應該也能混個不錯的爵位,搬到洛陽去,對子孫也好。

    類似這些願意跟著龍五出來的,一是除了廝殺沒什麽技能,花錢又爽快,但武漢對有活力社會團體一向嚴打,他們也就隻能另謀出路;二是武漢係的升遷渠道雖然艱難,可門路很廣,重業務能力不重資曆,當然資曆肯定有加成,但業務能力強,肯定是機會最大。

    綜合起來,恰好龍五郎有這麽個“資源渠道”,跟過來冒險也沒什麽好說的。

    類似龍昊身邊的幕僚、親隨、護衛,他們的一應裝備,除大型甲具之外,其餘的,都是要自己采購。

    滇馬、川馬、騾子甚至是驢子,馱乘類大牲口,都是自己采購的。橫刀、長矛、短槍、匕首、纜繩、弓矢……這些也都要采購,全部加起來,百幾十貫總歸是要的。龍昊身旁完全聽命的人員是八十人,也就是說,整個小團隊,連“甲具”“弩箭”都沒有,前期成本投入,就要小一萬貫。

    一般地方的人,還真玩不起這個。

    而這八十人中,有一半以上的武裝人員裝備,都是龍五郎作保,從武漢借貸之後,才采購到的。

    當然回報率也很豐厚,魯望山一役,姑且稱之為“一役”,僅僅是搜刮的白銀原料及銀製品,就一次回本。其餘丁口子女牲畜,更是不用多說,連上好的木料,如柱頭、房梁,都有七八十根,要是能運回武漢,也是了不得的一筆錢。

    期間陰死了幾個“偷奸耍滑”又“生錯地方”的豪帥,扔給土族瓜分狂歡之後,還多出來一萬六七千畝無主之地。雖說都是下田,可要是扔著不種,時間一久,前來開荒的土人又會匯聚。

    不相幹的人多了,對龍昊現在盤踞的鐵索橋、關隘、路口,都是極大的危險。

    除非這些人都是自己人。

    這個道理,別說龍昊自己,連隻會廝殺的親衛們,也是明明白白。

    一時沒什麽頭緒的龍昊,無奈之下,用信號機傳遞了一個消息過去,兩天後,武漢那邊傳來了一個消息,張德給龍昊請來了幾個“農官”。

    因為是“農官”,老張就沒通過長孫無忌,而是寫了一封信給李承乾,暖男太子在長安正在研究豆麥套種的四種提高產量方法,陡然接到張大郎的信,頓時大喜,東宮麾下,立刻又多了幾個芝麻官。

    東宮對此的解釋,就是“雅礱江銅市草創,當屯田經營”。

    很合理,很科學,很有那個符合邏輯的味道。

    “農官”也都是老張的學生,跟龍昊也算是同學,隻是不在一個係統裏。雖說隻是“農官”,但要說砍人,這幫“農官”也不含糊。因為他們的父輩兄弟,多是河北刀客出身,家庭主要以守邊戍堡士卒為代表,典型的就是獨臂刀客林輕俠,他的同族弟佬,就在武漢求學。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