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二十三章 厚積薄發(1/2)

作者:鯊魚禪師字數:8412更新時間:2019-05-21 08:23:50

    隨著“漢嶽弛道”的“不堪重負”,武漢的大工程的的確確就要上馬,而且還不是一個兩個,張德帶人幾次論證過後,決定在魯湖以南貼著“漢嶽弛道”,再擴大一條堤壩。

    此時的長江南岸和後世有點不同它幾乎是貼著“漢嶽弛道”,魯湖下來,就是一片連綿極廣的灘塗地,大量的蘆葦、泥沼在這裏成片。但是多年衝刷,江水已經逐漸走靠北的一方,泥沙淤積之後,逐漸形成了麵積不小的沙洲。

    而這塊沙洲的中央,就是一條水道,水道的南側,就是一片廣大的水域,形狀像個斧頭。故而有稱“斧頭湖”的,但因為開了口子入江,也有稱“斧口”。

    張德這一次要做的大工程,是直接把沙洲用堤壩圈起來,讓“斧頭湖”徹底遠離長江,再由長江分出來的狹窄水道,來聯通魯湖。

    其實這幾年已經陸續做了類似的前期工作,在“斧口”西南,陸續圍了兩個湖泊出來,清淤平溝之後,增加田畝二十餘萬,屬於武漢地區最大的一塊“農場地”。蒲圻縣大戶采買的糧食,這幾年就是從“鯰瀆農場”購入。

    而這個鯰瀆鎮,就是武漢治理江夏湖泊、沼澤的西南重鎮。從鯰瀆鎮開始,整個江堤的走向,都是盡力在沙洲上鞏固,先向東,再向西北。這使得魯湖以西長江段,鄂州有一塊突出的沙洲灘塗,像一根舌頭,在瘋狂地舔著江北……

    江南諸州縣,都沒有這個能力來發動這樣巨大且難度係數極高的工程,唯獨武漢具備這個資格。

    不僅僅是技術上的問題,而是武漢方麵可以發動的民夫,其數量質量,外界根本不能夠理解。

    按照武漢現在的人口輸入速度,要不了十年,膨脹到兩百萬常駐,是鐵板釘釘的事情。

    當然在籍人口依然是非常的扯淡,不管漢陽還是江夏,在民部的案頭,依然就是個上縣。

    能被稱作“地上魔都”,自然也是具備了“都”的規模。

    有些頗有家資的外地二世祖,如今最願意幹得一件事情,就是“腰纏十萬貫,浪漫雲夢洲”,這是一個可以讓人浪的飛起的地方。

    “鯰瀆鎮”的江堤鞏固,經過幾年的不懈努力,終於讓下遊靠近魯湖一帶的沙洲灘塗越來越肥厚,通過調動大自然的偉力,再增加幾十萬畝土地不成問題。

    隻是想要土地能夠被開發,還需要時間的沉積,人力的投入。

    但對武漢而言,把“斧口”徹底變成“斧頭湖”,已經可以開工。

    江漢觀察使府的短期目標,就是把“鯰瀆鎮”擴大規模,依托“鯰瀆農場”,在斧頭湖封口的南部地區,也就是貼近“漢嶽弛道”,直接建個市場。

    而這個市場的規模,是一個縣。

    也就是說,江漢觀察使府的目標,就是直接生造一個縣出來,隻是因為上報朝廷要走流程,暫時定位一個“市鎮”。

    如此以來,“漢嶽弛道”的壓力,可以得到極大釋放,這個“市鎮”的作用,除了調劑中轉物流貨貿之外,還能起到積蓄人口的用處。

    饒是整個武漢官僚團隊已經對未來進行了預判,規劃上都是極大的超前,但因為時代的特殊性,加上掠奪人口的肆無忌憚,常駐人口的擴張速度,已然超過了城市擴張發展的速度。

    若非武漢對中下層的管理極為嚴格,而不是“皇權不下鄉”那種放養式管理,整個武漢地區按照曆史慣例,早就開始了自爆,然後禍害整條揚子江。

    張德最慶幸的一件事情,就是當年還沒動身去長安之前,就開始了非主流人才的培養,到抵達長安之後開始挖帝國主義牆角,重點也一直在帝國教育權的褲襠裏掏兩把,並沒有摻合到帝國高層的奇葩權力鬥爭中去。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