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四十七章 現實需要(1/2)

作者:鯊魚禪師字數:7692更新時間:2019-05-21 08:24:04

    嬰幼兒保護教育的曆史,追溯起來那就是曆史太過悠久,但因為夭折率太高,不論貴賤的經驗,在現實條件下都沒什麽意義。

    而張德直到職業技校、中學、小學建立雛形之後,才開始著手這一方麵的籌建,主要還是因為地區社會人口的組成,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當適齡工人結婚之後,往往要麵對一個問題,生育並不是最大的壓力,如何養才是最要緊的。

    生養生養,“養”在“生”之後。

    最早的一批工人,主要還是依托各自的單位,然後由單位以“福利”的形式,集中管理工人的後代,且主要是還是嬰幼兒。

    夭折率下降,人口自然增長的幅度,顯然比舊式地區要高得多的多。整個武漢新生兒的統計,從張德為沔州長史開始,就是有記錄的。

    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小手助產士和初級保育員,逐步形成了一定的規製。要說相較千幾百年後如何如何正規科學,那自然是不可能的事情,但顯然要比“舉目無親”“武漢打拚”的新生代“小夫妻”要有經驗的多。

    最基本的一個,武漢地區的初級保育員,其“講衛生”的概念,就比任何一個新來的工人要強得多。

    至於長史府、觀察使府陸續進行的培訓,提高專業技能,那更是不必多言,尋常人家全靠“道聽途說”的經驗,成效如何,不言自明。

    武漢官商集團願意在嬰幼兒保護教育上投錢,拋開“人皆有惻隱之心”的“人性關懷”,又或者“眾生平等”之類的人文信仰,隻從長期收益來看,這就像是種地,你不細心嗬護幼苗,將來能有啥收成?

    噶韭菜一茬接著一茬,你也得除除草不是?

    實際情況也是如此,除“機關幼兒園”之外的大部分新設規製“幼兒園”,都是帶有濃重的“收買”意味。

    已經出現“雙職工”的家庭,別處還好,在武漢,大部分“雙職工”家庭,都是沒有“老父母”來幫著帶孩子。

    有些“脫籍”的工人,興許連父母長收買模樣,早就忘記了。

    他們多是以“新武漢人”的形式,生存在這個“地上魔都”,“愛情結晶”的誕生往往都是“意外”,這也導致某些頗有“理想”的家庭,出現了購買“避孕套”的情況,用完之後再洗洗,下回還能用……

    原本應該是貴族狂嫖用的道具,陡然出現在了“貧賤”之人身上,這種狀況,讓武漢官商集團除張德之外,都是驚愕不已。

    也就是出現了這種狀況,老張才順勢把這個議程拿了出來。

    僅僅靠鼓勵生產,在貞觀十九年的當下,效果已經不那麽明顯。毫無疑問的,必須提供新的“福利”,才能讓更多的工人家庭,放心大膽地“養兒育女”。生活成本逐步提高的現在,養育成本顯然也是在增加的。

    “新武漢人”的家庭,一戶往往不像別處,多是五口人以上。而是出現了“三口之家”這種全新的家庭組成,一對夫妻加一個子女,這就是大部分“新武漢人”在武漢生存的極限。

    多一張嘴絕非僅僅是多了家庭成員這麽簡單,衣食住行生老病死,這些“新武漢人”注定一輩子和錢過不去又繞不開。

    麵對這種情況,老張要是還去讓看不見的“加藤鷹之手”去自我調控,那小霸王學習機怎麽辦?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