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四十九章 揮毫潑墨(1/2)

作者:鯊魚禪師字數:8886更新時間:2019-05-21 08:24:05

    作為帝國巨頭四大天王之一,房喬的影響力,不是一般官僚可以短時間內比肩的。即便是有地方世族的支持,頂天也就是溫彥博這個層級,說到底,候補天王的意思,就還不是天王。

    典型的一點,天下諸道各州刺史、長史,其財政權、人事權的權力,做官做到死,也不可能像房喬這樣揮灑自如。

    房玄齡說要總督府置省內“錢庫司”,那省內有司就成立了,一幹要員從長安、洛陽、武漢或借或調,橫豎不超過一個月,就搭起了架子。環彭蠡湖的“調研”忙歸忙,也死了人,但摸底的前期工作房玄齡要說做,就沒人說這不行那不行來推諉。

    誰推諉就查誰,房喬做“黜置大使”的時候,這幫地方土鱉連開元通寶都還沒見過呢。

    省內總督府新舊空缺放在那裏,房喬的底氣也是相當足的。“錢庫司”作為江西省財政廳,對整個江西是“一攬子”統籌,當然了,因為江漢觀察使府的存在,就刨除了武漢。

    錢怎麽來?

    房玄齡也不含糊,作為尚書左仆射,連“跑部錢進”都不會,他還混個屁?再說了,也不需要他去跑。

    他房玄齡這張臉往弘文閣一放,難道就不值個百幾十萬貫?

    弘文閣“聞弦知雅意”,也沒有廢話,上稟遼東,皇帝行在就傳來消息:江西草創,稅賦自當酌情減免。

    收到皇帝傳回來的消息,弘文閣一幹老秘書就琢磨了:這他媽啥意思?

    好在魏王殿下身邊不都是廢物,幾經揣測,心想大概是皇帝老子允許房相可以多截留點江西的稅賦?

    貞觀朝的稅賦變化還是比較大的,分水嶺就是“伊予銅山”正式出口銅錠進入中國,基本上解決了京洛、淮揚、蘇杭的“錢荒”。於是這些地區繳納稅賦,也逐漸從實物稅變成了折算銀錢。

    當然對李董來說,蘇杭這地界並沒有執行嚴厲,因為暫時不屬於他的基本盤。中原地區,李董是非常強硬地推動“貨幣化”。銀錢在手多方便啊,糧食僅僅是為了維持常平倉,諸道往往在糴糶之間,貼個兩三文錢一鬥總是要的。

    若非要“維穩”,鬼才願意貼錢進去。

    就為這個,還要堅決打擊“豪強”,防止“發國難財”的大戶們煽動民變,可以說是相當的得罪人。

    除了李董的核心地區,不僅僅是房玄齡所在的江西,基本上其餘地方,李董都是願意放一放手,一般都是“因循舊例”,這個舊例,往往都是隋朝時期的故事。

    這也是為什麽武德朝的律令,基本就是隋朝的改了個名字。

    連戶籍統計,整個武德朝都沒有做過,關中都沒有統計,更不要說全國。當然這跟當時天下新定,山東世族把持中原,有很大的關係,但執行力上不得不說,頗有劃水胡混的嫌疑。

    於是房玄齡要弄點錢在總督府機動,李皇帝是允許的,橫豎這年頭也不可能是房玄齡來起頭造反,再一個,總督府也不涉及到軍事。

    更何況就這年頭江西的道路,就算有人造反,能不能一個月內出一州之地,還特麽兩說呢。

    房玄齡就算要造反,也得等他“錢庫司”把錢存起來修了路之後,再去多說。

    所以房玄齡在江西的“錢庫司”一個進項,就確定了下來,隻是到底要截留多少,還有待商榷。

    實際上房玄齡在現錢上,並沒有指望稅賦,江西是從整個江南道拆分出來的,沒有整飭河道、沼澤、山地之前,就是典型的窮橫。饒是“豫章郡”這樣的魚米之鄉,一到發大水,那當真是到處都是魚在稻田裏吃米,全他媽給淹了。

    按照有司統計來看,河堤、湖堤、江堤總裏程少說要五六千裏才能保證不出大的水患。就這,還得從武漢借調測繪狗,否則還得走彎路,兩條腿走能走到什麽時候去?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