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五十六章 硬性需求(1/2)

作者:鯊魚禪師字數:7782更新時間:2019-05-21 08:24:09

    冬月結束之後,臘月裏的會就更加密集起來,除了要指導春耕,各級單位還要防備春汛。盡管自從張德來了之後,長江兩岸的江堤修建工作一直沒有停過,但降低災害損失最有效的方法,不管隔了多少年,依然是“預防為主”。

    而且武漢不管江南還是江北,“城市人口”極大擴張,一旦“內澇”,損失比別處更加巨大。

    僅僅是紡織業,一次大型“內澇”,整個地區的損失就是百萬貫起,都夠燒十座一笑樓的。

    遙想當年整個大唐的現金收入,也就是二百來萬,如今一個地區一個行業的一次損失就能達到一半的規模,貞觀朝的國家實力,不可謂不冠蓋曆朝曆代。

    阿羅本大主教吹捧李董“冠蓋諸王”,也不是隨口胡說,也是有現實依據的。

    受“武漢”影響,官僚們要是不忙起來,想要平白撈個萬貫家財,難度係數不小,搞不好還要被“武漢係”的老哥圍起來殺豬。所以不管是主觀意願還是客觀條件,都使得離武漢很近的“湖南”坐地戶們,也要開會應對貞觀二十年的到來。

    貞觀大皇帝依然在遼東,中央諸宰輔也算是盡數“除職”,中央“政府”的基本職能,從三省轉移到了弘文閣。

    現如今雖說三高官官依然“尊貴”,但也就是“尊貴”,六部堂官琢磨的,就是如何混個弘文閣大學士,好跟皇帝直接接觸,來貫徹君王意誌,達成使用“權力”的願景。

    看不清前路的中下級官僚,不得已之下,也隻能琢磨別樣出路,能忍住“憋屈”,在“地上魔都”廝混的,倒也不是不能出頭,隻是艱苦一些,沒那麽多風花雪月才子佳人就是了。

    “水陸交通的好處,我們府內一直在講,一直在提。大戶、巨商,如今也是能說得通的,當然了,說不通的,我們也不要去說就是了。”

    開會時候,老張說的揶揄,一眾與會官員都是情不自禁地笑了出來。武漢這裏一向貫徹“瘋狂發展”模式,什麽矛盾,在高速發展下,都能掩蓋,甚至讓人忘記。

    那些個不願意合作,就是要守著自家那點利潤,不願意掏錢出來“同舟共濟”的,武漢官僚瞬間就會從“你儂我儂”變成“六親不認”。整個武漢外圍的城市建設民生工程,其資金來源的很大一部分,就來源於每年的“捐獻”。

    官方從來沒有說一定要“攤派”,大商戶賺了錢,倘若沒有享受過陸路交通,純粹就是走水路的,自然心理上不願意掏錢修路,武漢方麵也不會強逼你掏錢,但很快就會扶持願意“捐獻”的競爭對手。

    想武漢這種貿易量規模占全國一半的“大都會”,官方要是扶持競爭對手,都不要說三年五載的,幾個月就能見到效果。

    畢竟,對貿易商來說,明知道你得罪了武漢官員,還跟你合作,他們是頭鐵還是心大?

    更何況,武漢是把道理講開的,一個事物將來有什麽好處,大概什麽時候能見效,都有一定的預計。響應武漢官方號召的,才能一起玩“官商勾結”,要是“官商勾結”僅僅是你掏錢我辦事,那倒是簡單了。

    “官商勾結”那也不是阿貓阿狗的白癡也能玩的啊。

    “‘湖南’接下來兩年,大概就是聯通長沙和巴陵,還有從醴陵聯通南昌地的道路。這兩條路修好了,對我們武漢幫助也很大,這也是為什麽幾經論證,又實地勘察過後,這才大力支持。”

    說話間,就有秘書開始派發小冊子。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