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九十四章 基調(1/4)

作者:鯊魚禪師字數:14602更新時間:2019-05-21 08:24:35

    “相公,德州諸事,便是如此。如今各州縣皆已嚴防,以待不測。隻是,這個關永河不可等閑視之,若論行伍經驗,較之本地府兵,還要強上許多。德州諸地刀客,上溯二代,多有悍卒,如今當打之年者,漠南漠北,遼東遼西,口內口外,皆有留過聲名。”

    整個大唐口碑最好的兩種無組織但有活力的社會團體,一種就是河北刀客,另外一種,就是江南劍客。兩者誕生的原因也很簡單,最開始肯定都是失地,或者家族破敗,但又有一定的積蓄,加上曾經也有一些祖輩人脈,就能夠通過販賣自己的武力來換取生存資源。

    在動蕩的年代中,這種群體的誕生是自然而然的,人們有這個需求,於是就誕生了這樣的群體。隻是他們又畢竟是“弱勢群體”,無法形成組織,即便形成了,也會先被軍閥後被中央政府鎮壓。

    “俠以武犯禁”,這是鐵律。

    一般正常來說,到了大唐這種大一統的時代,這種“弱勢群體”就會失去活力,逐漸消磨在了社會的勞動生產中。耕地都來不及,哪有時間去砍人?

    隻是貞觀朝的變化實在是超出了想象,它的社會的確是趨於穩定的,但是經濟活動卻是相當的“動蕩”。

    經濟交流的地域範圍幾乎是拓展了數倍,哪怕是絲路,也不再是一小撮權貴或者冒險者的遊戲,它是可以下放到一般州縣商幫、行會、家族的。經濟活動,以及長距離的商品貿易,延續了“俠”的生命力。

    於是河北刀客,江南劍客,都以“遊俠”的形式留存了下來。他們並非是固定地在一個地方生存,而是幾個地方,乃至幾個國家周轉。

    人生觀價值觀,毫無疑問已經衝破了曾經的“地方限製”,原本的地方“傳統”,是無法再繼續約束這種人。

    王祖賢籌辦鏢局時候,原本想的也還是簡單,給老弟兄留一條後路。永業田不夠開銷,還能繼續賣點武力給願意掏錢的不是?

    而他們這些見多識廣,又屢次參與大戰的“民間武裝”,又不可能隨隨便便就賣身給哪家商賈,哪怕是賣身為奴給權貴,也得挑挑這個權貴的成色。

    同樣是國公,柴紹和張公謹能是一回事嗎?

    同樣是男爵,陸德明一個糟老頭,和張德這個“青蔥少年”能是一回事嗎?

    開拓眼界之後的“遊俠”,他們個人的主觀意誌越來越受自我意識的操控,情不自禁地會藐視“權威”。而和他們曆朝曆代的前輩們不同,曆朝曆代的前輩們,最高理想,也就是“貨賣帝王家”,到他們這裏,自己賣不賣不重要,重要的是攢下本錢,培養一代兩代人,自然而然能夠跟著某些自己依附的權貴整體上升。

    隻是這個過程,毫無疑問變數無窮,並不會因為自己的堅強意誌就會形成堅定不移的一條坦途。

    “上呈而來的河北官報,說此人也算是忠義之家?”

    “關永河行五,早年人稱將陵關五郎,有四個兄長,跟契丹人爭奪幽州田畝而亡。”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