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四十六章 “寒門”崛起(1/2)

作者:鯊魚禪師字數:8618更新時間:2019-05-21 08:25:24

    海陵縣東南那一片有多大規模呢?大概就是蘇州常州所有的可耕地麵積。隻是這年頭的江北還不如千幾百年後那麽爽,因為長江衝刷以及靠海的緣故,大量的土地除了長草其實也沒什麽卵用。

    但以前沒用,不代表現在也沒用。貞觀八年之後開挖的大量人工溝渠,終於緩解了江北地區的內澇淤灌。

    “圍圩造田”又讓江北地區終於有了可以合理利用的水田,盡管田地很難和江南一般連成一片,被大量的澤陂湖泊河流切割,每一塊“圩”的麵積,都不大。大者也不過五七千畝,小的可能就一百畝出頭。

    以前可能瞧不上,但因為揚子江入海口是典型的“魚米之鄉”紮堆地界,往來交通用舟船的話,反倒是便利不少。

    尤其是隨著蘇常等地大量的經濟作物侵占糧食耕地,倒逼了農業技術升級,努力提高單位畝產的同時,也開始向外尋找合適的糧食輸入地。

    流求、朝鮮道、扶桑諸島、南海……雖然都能產米,但“遠水解不了近渴”,眼門前的江北“新田”,一時間就成了“失地農民”遷徙的第一站。

    隻是零散的“移民”並沒有多大影響,而且往往占據的也隻是沙田,畝產和上等水澆地比起來,大概連一半產出都沒有。

    按照正常的發展,沒有官方推動水利工程的情況下,僅僅是靠民間自發地休整田地,怎麽地也得三五百年。

    隻是誰曾想皇帝老子讓朝鮮道發兵扶桑,這江河湖海的當口,就算是起來了。

    “江陰人弄了恁多就是寧海縣的田地作甚?”

    “誰知道?興許人家在沙地也能種個太湖米出來呢?”

    “做甚麽好夢呢……”

    江都城內,江右會館進門就是“麥公祠”,左右才是江右各州縣的房間館子,操著各種江右口音的巨富豪商都在那裏討論這幾日揚州州城之中的熱鬧。

    最大的熱鬧,不外是江陰人又有了大動作,仿佛是一口氣吃下了幾十萬畝的“廢田”。這手段看的人莫名其妙,琢磨著那些個被海水泡著、沙子裹著的田地,到底有個什麽鬼用。

    有消息靈通的,直接攀上了魏叔瑜,一聽說總督老大人點了揚子縣李縣令做揚州都督府長史,頓時琢磨著,是不是和這個事情有關。

    這幾年江陰人低調的很,也不怎麽鬧騰,但凡有個動作,也是偷雞摸狗的模樣,沒得讓人小瞧了不少。

    “這揚子縣的李大人,要是做了都督府長史,那咱們揚州,豈不是‘雨露均沾’?都能跟著揚子縣一起來點實惠?”

    “噫!都督府長史,還能管著揚子縣去?還能管著海陵縣去?”

    “噯,哥哥這話可就未必哦。這年頭,做官的行市門道,可不能用武德朝的經驗來看。”

    “也是,那江漢觀察使府,也是一口氣管了恁多地界。”

    “聽聞鄒國公還要做個總督?”

    “甚麽叫聽聞?京城早就傳開了的。湖北總督。”

    “湖北?”

    “有湖北,不是還有湖南?”

    “湖南土木大使,你們怕不是忘了是誰?”

    “孝德公麽,這怎會忘……嘶……”

    眾人這時候才咂摸了一下味道,合著湖北張弘慎,湖南徐孝德?

    弘慎公是張梁豐的叔父,孝德公是張梁豐的老丈人……一家子就跟“雲夢澤”幹上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