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九十八章 意思(1/2)

作者:鯊魚禪師字數:9090更新時間:2019-05-21 08:26:13

    中牟除了鐵杖廟還有麥公祠,圍繞麥公祠,中原各道各州縣的糧商巨賈,都在這裏建了會館。來頭都不小,朝中有人,江湖有狗,都不是尋常人家。

    比如河東來的,主要就是北都商幫,因太行山緣故,在麥公祠旁邊建設的會館,叫做“山西會館”,輪值的館主基本都是太原人,能跟魏王、晉王兩個親王都能說上話。加上王珪、溫彥博留下來的交情,在京城也不虛誰。

    河北地的商幫就比較複雜,各種都有,甚至連蒙兀室韋、契丹大賀氏都組了團。而且還不能小瞧了他們,蒙兀室韋背後是安北都護府撐腰,契丹大賀氏則是琅琊公主府為後台。

    蒙兀室韋在中牟縣的落腳點,叫做“蒙古會館”,主要批發的是糜子和麥子,稻米是不碰的,安北都護府不允許。

    除了這些個大型會館之外,有些中小會館也是聚集在這裏,各地世族豪強組成的糧商,大多都是能互通有無。究其原因,還是這幾年朝廷糧食用量極大,北地兩三年為了幹死扶餘種,消化朝鮮道,平均每天光消耗毛糧就要一萬石。

    而且這還是皇帝人在遼東的行情,貞觀皇帝想要在糧草用度上糊弄他,難度係數不小,加上舊有的賬本陸續淘汰,伴隨著線裝本和新式記賬法的出現,貪墨需要的技術越來越高,想要做貪官,不讀書是不行的。

    因為皇帝就近盯著,一年僅僅是填飽肚子的用度,就有四十萬貫。這還沒有算肉類蔬菜以及牲口消耗,要知道李皇帝在遼東,光抽調的編製軍馬,就有九萬匹,民間各類大牲口超過十萬。

    哪怕實際每次投入使用的軍馬才幾千匹,但皇帝為了徹底幹死扶餘種,然後在老林子中修建烏堡,這麽多牲口是必須的。

    牲口的消耗量比人要多得多,而且和人不一樣,人逼急了吃點野菜鹹魚也能充饑。可戰馬那是粗糧精料要混著來,如有必要,還會加個雞蛋給口鹽巴。一年全套流程,夠養活幾十個輕步兵的。

    輕步兵好歹死了拉倒,戰馬死了渾身肉痛。

    大軍出行,一般都是保畜生不保人,人不值錢,值錢的是畜生。

    這兩年李皇帝“巡狩遼東”,一路平滅扶餘種各部,又順利控製鴨綠水,布政朝鮮道,一應用度,如果隻靠官方力量,也是吃力。在民間人力物力財力豐富的情況下,還要用自己的,這不是神經病麽?

    李董表示生意不是這麽做的,朝廷采買又不用他掏錢……

    個人是個人,公司是公司,李董分的很清楚。

    兩三年養肥一票糧商不成問題,就是兵部、民部的日子過的有點惡心。

    “王東海那裏,居然要恁多夏糧?難不成今年夏秋要來個大的?”

    “聽說王師已經登陸扶桑,早先京城不是布告天下,說是冊封那甚麽倭地土王為‘邪馬台女王’?”

    “這也算是魏武故智?”

    “倭地離散,不似中原連綿。諸國諸邦各自為政,這‘邪馬台女王’既受陛下冊封,自是大不相同。”

    挾天子以令諸侯,“邪馬台女王”固然不是“天子”,但路數是這麽個路數。唐朝威勢熾烈,貞觀皇帝又是四方共主,“天命”就在這裏。

    言出法隨,李皇帝封誰做大王,誰就是正統,不存在任何異議。

    就算有人要作反,可麵對這種情況,願意硬著頭皮迎難而上的,還是少數中的少數。

    “可如今皇帝返轉京城,又不在遼東,這兵部采買,怕是不太好做。”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