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五十章 數百年風流(1/2)

作者:鯊魚禪師字數:8842更新時間:2019-05-21 08:27:04

    宣州治所宣城縣,名聲極好的刺史老大人顏籀,這光景在宛溪口急的像是熱鍋上的螞蟻。

    “如何是好,如何是好……”

    急得跺腳的顏籀看著河畔黑壓壓的幾千號人,明火執仗叫囂嘶吼,赤足的農家,光頭的工匠,光身挽著褲腿的水手……都是揚子江畔討生活的普通人。隻不過因為出身豪族大家,卻又有不同之處。

    “糟了糟了,這謝氏吳氏真要是打起來,怕不是半個宣州都要陷進去。”

    刺史府的幕僚也是臉色大變,如今宣州比以前富裕的多,新增四縣,使得宣州治下一共十四個縣。其中一半集中在宣城周圍,剩下的也多是沿江旁水,多是物流便當的地界。

    而這全部十四個縣中,一半跟姓謝的有關,另外一半跟姓吳的有關。

    前者是東晉豪門謝氏出身,先祖為謝眺這一支;後者是兩漢以來就存在的吳氏人家,兩漢三國魏晉南北朝,出仕者不勝枚舉。

    以往物資相對貧瘠,大家都是地裏刨食,至多也就是百工技藝撈些偏門。但現在卻是大不相同,圍繞揚子江及宣州境內各支脈,加上臨近常州蘇州杭州,宣州工商貿易放眼天下也是相當的發達。

    發達之後,兩家也是相安無事,合夥撈錢各自發展,加上刺史老大人顏籀也是個愛好風流的人物,兩家都是精妙人物輩出的世族,在這舞文弄墨吟詩作賦的舞台上,倒也別致雅趣。

    偏偏長安爆發出來的“進奏院”一事,就像是扔進鱷魚池的肉塊,攪動的整個宣州不得安寧。

    原本這個事情處理起來也簡單,宣州作為“雄州”,刺史老大人顏師古隻要在總督房玄齡麵前美言幾句,有“院長”公爺撐腰,多拿幾個“院士”怎麽了?

    偏偏壞就壞在顏師古以為宣州新增諸縣及舊有下縣沒有必要,就照著原先宣州治下八縣來處理。

    對對分,謝氏吳氏各自拉攏人馬,應該也是公平的。

    可顏師古平素“黃老”施政,對宣州現實發展沒有估計,他哪裏曉得,新增諸縣,比如太平縣、旌德縣、寧國縣,它們都是沿河擴建縣城,可以通過河道和運河,順流直達揚子江。

    而這三縣之所以擴建成立,就是因為三地分別有相當規模的金礦鐵礦煤礦瓷土以及石材。

    尤其是旌德縣的瓷土,可以說是宣州地麵的拳頭產品,在蘇州市舶衙門非常受歡迎。

    於是就出現了一個讓人蛋疼的現象,新增諸縣其實財力雄厚,偏偏按照舊時慣例,他們便沒機會在“進奏院”中亮相。隻是新增諸縣雖然有錢,卻是人丁稀少。原本宣州大部分的良田,有半數都在謝氏手中,吳氏另辟蹊徑,加上吳氏在蘇州杭州人脈極廣,反而通過開發礦產,挖掘商業潛力,在宣州地麵上,重新占據了風頭。

    可以說要是沒有吳氏提供的錢財,顏師古想要在宣州夜夜做新郎,“黃老治術”來經營宣州,門也沒有。

    投桃報李這是正常人的想法,但這一回吳氏怎麽都沒想到,刺史老大人居然這麽眼瞎……

    不僅眼瞎,心也是黑的。

    要知道,新增三縣的名字,可不是隨便搞來的,吳氏走了長孫皇後的門路,又請出原睦州刺史,再通過長孫無忌,七拐八拐,才到了長孫皇後那裏。

    太平縣得名,是因為長孫皇後有個產業叫做“太平號”,主要經營就是貴金屬,而太平縣毗鄰青弋水,恰好有一塊金礦開采難度不大,雖然量不多,但長孫皇後不嫌棄。旌德縣更是長孫皇後讓褚遂良琢磨了一個“旌表其禮,以彰其德”,逼格刷的滿滿,而且旌德縣的瓷土,已經跟“東關窯場”簽訂了十年供貨長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