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七十五章 “滅國”(1/2)

作者:鯊魚禪師字數:8034更新時間:2019-05-21 08:27:19

    朝鮮道平壤宮外,“遼東巡撫使”的儀仗擺開,新修的朱雀大街左右,不論高低貴賤,都是敬畏於唐朝的威儀,退避到了道旁,老老實實地行禮。

    入駐“朝鮮道黜置大使”的臨時行署,幾十個官吏陸續跟著薛大鼎到了即將要忙碌開來的單位。

    略作休憩,開了一個會,實務出身的薛大鼎沒有扯很久,稍微叮囑了一番,隨即就簽發了外派人員的文書。

    除辦公人員之外,還有前往各地擔當護衛任務的府兵。

    為了節省人力,很多時候都是招募一定比例的“民間武裝力量”。“域外”不比中國,大部分時候,官方都允許“民間武裝力量”的存在。而因為唐朝威儀確實好用,江湖人士也鮮有要跟朝廷作對來顯示自己本事的,自從王祖賢成立第一個鏢局以來,“走鏢行”也算是進入了唐朝人民的生活。

    “使君,張三郎是江陰人,這渤遼水土,能不能適應?”

    前頭張利帶著人馬不停蹄就本府朝鮮道南,這種爽快作風,很受薛大鼎欣賞。便是巡撫衙門中的官吏,也是有些驚訝“南人”北來居然會如此快刀斬亂麻。

    “他若是無甚把握,豈會這般?你們莫要忘了,來了遼東,他便招了幫手過來。那黑齒秀原本是倭地先鋒,上過戰場,豈是尋常俗流?”

    然後薛大鼎又道,“你們都道這朝鮮道是一鼓作氣拿下,卻不知道舊年平滅高句麗之前,早有‘突厥馬賊’在此間作亂。諸君以為突厥人如何能翻山越嶺渡江跨海,千裏迢迢到了這裏,隻為搶點米麵糧油?”

    眾幕僚一聽,頓時反應過來,感情朝廷算計這裏,那都是十好幾年之前的事情了?

    唐朝在“諜報”“用間”上十分類似漢朝,硬要說有所不同的話,就是早先不服帖唐朝的土鱉要多一些。而“突厥馬賊”的妙用……隻可意會不可言傳啊。

    至於“河北義商”華潤號,“薛書記”提也沒有提。

    “如今回想起來,朝廷布局,可謂深遠……”

    地方官吏對於帝國高層的戰略方向,這年頭能夠有直觀概念的不多。但凡能揣摩出朝廷大戰略的,無一例外,都是英才。

    說到底,當帝國的皇帝把大戰略“昭告天下”的時候,差不多已經就是要動手,而且把握很足了。

    比如上一個朝代,有個皇帝就說了“一衣帶水”……然後就真是“一衣帶水”。

    全天下都知道“一衣帶水”的時候,基本就是大局已定,沒有什麽花頭,也不會給對手留下太多的準備時間。

    “好了,莫要去想張三郎,‘冬比忽城’的庫房物料,眼下準備的如何?”

    所謂“冬比忽城”,其實是百濟舊稱。原本倒也不算什麽,但最近幾年海上貿易越來越發達,這地界位置卡的極好。不但有一片河口平原,而且還臨海,最重要的是,離漢州很近。

    如果順風,從文登縣出發,精通航海的船長,能夠一天之內穩穩當當抵達“冬比忽城”的臨時碼頭。

    “物料都是齊備了,如今就準備動工。”

    “入冬之前,翻修‘冬比忽城’至漢州北的官道。”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