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十五章 春耕(1/2)

作者:鯊魚禪師字數:7626更新時間:2019-05-21 08:28:28

    發春的貓好治,發春的女人那就厲害了……

    本以為回府能好好地“休養生息”,萬萬沒想到又一次差點被榨幹。和武漢狗窩的女郎相比,家住長江東的李芷兒簡直是可愛到了極點。

    無奈之下,請了三天的假,假期一過,張德又開始了連軸轉。除了各處工坊的視察之外,發春的長江這時候因為支流水量暴漲,也會出現“汛期”。

    蒲圻到武昌的長江大堤又一次經受住了考研,山上的塘壩也大多蓄水成功,今年在灌溉上,是不成問題。

    港口碼頭現在分門別類管理也越來越科學,糧食轉運碼頭和倉庫,徹底和工業品區分開來。專門的商品糧運輸船隊,一年四季都在揚子江上跑。其中又細分了一些諸如專做黃豆、綠豆、赤豆、胡豆的。

    尤其是胡豆,因為這幾年揚子江江心逐漸都冒出來不少沙洲,這種土地種稻麥收成都有限。反而豆類頗為高產,典型就是胡逗洲,蠶豆產量伴隨著沙洲的擴大,產量曆年增加,如今已經是全國最大的胡豆生產地,也是全國唯一一個專營胡豆的交易市場。

    武漢的商品糧船,如果不在宣州揚州停靠,大多就是一口氣跑到胡逗洲。

    在這裏,會有大量的糧船集結。繳納費用登記報備之後,有的船就要北上,因為其中不少糧食是供應給遼東的,胡豆價錢便宜,出粉率低一些也不打緊,但能剩下不少麥粉,對遼東的煤鋼工人來說,這也算是個福利。

    畢竟,豆粉雖然粗糙一些,但是便宜。倘若沒有豆粉,煤鋼工業體也不會提供多大量的麵粉,更不要說糜子、稻米,吃糠咽菜才是主流。

    除了供應東北,朝鮮道和扶桑地也是重要的商品糧航線。其中的緣由,跟遼東情況差不多,唐朝不可能給底層受統治的“蠻夷”精細糧食。最極端的情況,有個牛進達麾下的火頭,發現豆粉混了木屑,那些倭奴居然也能吃下去,有一段後勤比較緊張的時間,大量倭奴壯丁,吃的就是混合木屑、粗豆粉、豆子、鹹菜的糊糊。

    那破爛玩意兒裏麵還混合了大量魚皮以及動物內髒,牛進達自從出道以來,也就是隋末最艱苦的時候,吃過和這個差不多一樣稀爛的“狗屎”玩意兒。

    可倭奴吃的還很嗨,這讓牛進達歎為觀止。

    而提高了胡豆輸入量之後,牛進達居然就被倭奴當作“上國神使”,這讓牛進達都出現了幻覺,這他娘的倭奴以前在倭地貴種底下,吃的到底是什麽狗屁玩意兒,才至於多吃了兩把能放連環屁的黃豆,就對他感恩戴德?

    番邦的“蒼頭黔首”生存殘酷,牛進達是知道的,當年幹突厥的時候,那些個牧奴在突厥豪帥手中,跟畜生沒有區別。豪帥若是興起,隨便殺個牧奴取新鮮的人頭骨做酒杯,也不是沒有的事情。

    後來突利歸附唐朝,上層有些突厥貴族哭爹喊娘,底層偷偷摸摸往河北道流竄,哪怕給唐朝的土鱉莊稼漢做長工也願意,不是沒有道理的。

    唐朝的蒼頭黔首日子是慘,但番邦的“蒼頭黔首”,那是慘絕人寰……

    不過牛進達也不敢真的去探究倭奴們的承受底線,社會學上的成就,他一個都不想達成。

    好不容易做一回總管,他不想又把到手的功勞做成罪過。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