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二十七章 時勢擇選(1/3)

作者:鯊魚禪師字數:10230更新時間:2019-05-21 08:30:16

    僅從實務經驗來看,盧照鄰在江陰這麽多年,也比大多數地方縣令要豐富。盡管江陰還是小農為主,但因為張氏的存在,或者說受張氏的影響,地方豪強往往結合各種資本,形成了新式農莊或者莊園。

    貞觀朝的江東同樣是“地多人少”,因為很多沙地或者低窪泥地,並沒有任何人家願意去收拾。普通的水田就已經存量相當可觀,人力相對匱乏的情況下,也就沒有去改造田地的主觀意願。

    但伴隨著廉價的外來勞力出現,普通小農可能依舊沒有意願去轉型。但大量土豪為了“進階”,自然而然地,會去擴大“資本”。

    整個過程中,地頭蛇的本地資源加上過江龍的“外來資本”相結合,配合廉價勞力和新興市場,於是專攻某些市場某些行業的莊園經濟就誕生了。

    不僅僅江陰如此,整個揚子江江口數州,除了個別山區,大抵上都是這麽一個行情。

    於是野蠻發展十幾二十年之後,長孫無忌到了蘇州地頭,也不得不承認,貪汙索賄的方式和膽量,都要大一些,再大一些……

    在這樣一個環境中,原本就出身大族的盧照鄰,經過多年的曆練洗涮,來回地在新式莊園、生廠加工、出口貿易、組織培訓等領域中活動,隻這一份經驗,全唐朝所有大型行會,扔個地區一把手給他幹都是不虧的。

    而且因為張大安的關係,他在江陰縣也有梳理地方政務的經驗,對於地方治理和城市規劃,同樣有著相對先進的經驗。

    結合老大世族原本的經驗,可以說這種“過渡性”的跨界人才,要不是“家世所累”,科舉行卷隻要有貴人扶持,屬於典型的蕭何式宰輔種子。

    但李董一天不死,他就沒辦法走這條路子,隻有等新皇登基,才有機會進入唐朝的官僚體製。

    至於投身武漢,張德一天不死,張德身後的集團就一天沒有機會創造“用力之功”。

    總而言之,不管盧照鄰是“貨賣帝王家”還是“殺人放火受招安”,都得等著兩家老大各自升仙……

    其實熬死李董的幾率還是很大的,但毫無疑問,盧氏破滅對盧照鄰的精神衝擊相當的大,這導致他不願意去等,而是先經營自身,以待將來。

    “兄長,緣何不讓升之前往蘇州?如今增補八縣,江東江西都是傳遍,連江淮都有人過來打聽消息。”

    靠近芙蓉湖的地方,有江陰最大的紡織工坊。除了毛紡之外,棉紡、麻紡、絲紡等等都是規模極大。整個江陰最大的養羊場,就在附近,整個工坊的氣味都極為糟糕,很濃烈的羊膻味飄過來。

    但除此之外,工坊相當整潔,還有專門的環衛隊伍,三輪車、板車、獨輪車一應俱全。

    排汙管道都是明渠,主要汙水也是生活汙水,倒也不是排入芙蓉湖,而是通過一片池子,再進入幹渠。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