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五十九章 有跡可循(1/2)

作者:鯊魚禪師字數:7772更新時間:2019-05-21 08:31:18

    返轉武漢之後,老張吃了一頓粽子,就去視察了“雙龍橋”工程。隨之而來的,還有武漢公共交通局衙門的落成。江南江北,分別建設了漢陽局和江夏局,江北有五條路線,江南有兩條路線。

    公共交通主要是畜力軌道,雙馬牽引車廂,單次就能運送二十人以上,滿載可以達到四十人。對於人口越來越多的漢陽、江夏來說,通勤壓力顯然需要得到釋放。

    武漢畢竟不是洛陽長安這樣的超級城市,權貴太少,不管是製度還是財力,都不足以支撐普通工薪階層去擁有一輛豪華馬車。

    哪怕不豪華的馬車,保養起來也是相當的麻煩。

    在城市中養一頭大牲口的成本極高,尤其是武漢對內還有額外的雜項稅費。比如因為衛生管理條例,在城市人口密集地區想要飼養大牲口和寵物,為了防止疫病,牲口、寵物的飼養要求是相當苛刻的。

    至於牲口棚更是有嚴格的規範,馬糞、牛糞的處理費用雖然單次不多,但一年下來也讓大多數市民階層吃不消。

    幾年來武漢不斷培養物流運輸行業,加上相應的政策引導,其規劃化、正規化的成本並不高。

    可以說隻要做了兩年以上物流行當的大車行、物流行,收歸官營可以迅速適應,因為本身在此之前的大部分業務,也跟工業生產活動息息相關。

    江南江北的公共交通線路,本身也是主要從居民區前往工業區,至於就有的老城區,消費階層天差地別,架設畜力軌道的意義不大。

    而即便線路總數不過七條,江漢觀察使府所轄武漢公共交通局還是通過各種融資,才把這七條線路建成運行。

    武漢公共交通局有一部分資金,就是通過發放長中短三期債券。還有一部分資金,則是來此長安、洛陽、揚州、蘇州、杭州、廣州的中央和地方巨頭。

    有江漢觀察使府背書,還有張德這個黃金打造的財神坐鎮,有眼光有實力跟張德還有交情的權貴巨頭,都是相當的看好公共交通這個事業。

    哪怕暫時看來,也隻有武漢公共交通可以在未來實現盈利,大部分城市,包括長安和洛陽,都是很難推行到全域的公共交通。

    實際上看好武漢公共交通的帝國精英並不在少數,那些實力不夠,無法和張德直接對話的政商團體,在武漢公共交通局成立之後,立刻轉向和衙門對接。

    手中揮舞著票子的政商團體白手套們就一個態度,隻要拿一條線路出來抵押……錢不是問題!

    因為這些白手套的出現,市場遊資也很焦急,想要找到穩定且高效的投資渠道,於是他們也去找上了武漢公共交通局,打的主意不是眼下的七條線路,而是還沒有規劃的未來線路。

    整個貞觀朝成立以來,都沒見過這麽舒服的衙門。

    “七條線路是遠遠不夠的,明眼人都能看出來。再者,舉凡能高產鋼鐵的地界,也隻有武漢人口眾多,工坊密布。可以說是天下間獨門的生意,將來興許會有揚州、蘇州、杭州、常州……但這當下,隻能指著武漢。”

    皮膚黝黑的李元祥在江夏的一處茶肆穿著短衫,盤著腿端著一隻套碗,碗裏是白裏帶青的米酒,旁邊擺放著幾隻粽子,正冒著熱氣,醬油色的粽子肉眼可見鹹蛋黃和板栗,很是讓人有食欲的模樣。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