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六十二章 特殊對待(1/2)

作者:鯊魚禪師字數:7926更新時間:2019-05-21 08:31:20

    鼓勵生育的法子,政策也好、環境也罷,乃至各種上升渠道的建設,圍繞著張德混飯的一幫帝國權貴,可以說都玩了一遍。

    但折騰這麽多年,再想有一波爆發式的增長,也隻有張德更進一步。張公謹屁股底下的湖北總督位子,讓出來,由張德去做,那麽還能搞一搞。

    揚子江兩岸隻要地方世族勢力不算太強的州縣,黑戶、隱戶、逃戶……能榨的都榨了出來,連獠寨的漢化都是非常果決強硬的,再也沒有從前的溫情脈脈。龍氏二代子弟也早早地改頭換麵,隻說“xx龍氏”,決計不提自己的“獠人”出身。

    哪怕到了這樣的程度,也不過是重點經營,談不上多點開花。

    不過萬幸的是,武漢的“貞觀後”適齡生育青年,生產熱情顯然要比他們的父輩祖輩強得多。

    普通的小農家庭,平均一堆夫妻都要生養三四個以上。因為醫療衛生水平的提高,嬰幼兒成活率相當可觀,而小手護士開辦的“接生速成班”,每年也能增加三百到五百人左右的接生婆。

    除此之外,各種新型的養育手段,也極大地減輕了武漢新型小農的壓力。

    比如罐裝米粉、奶瓶、奶嘴、吸奶器等等,這些東西,對於江夏、漢陽某些中低層小市民屬於高端消費的商品,對武漢的新型小農而言,占全年收入的比例其實不高。

    主要是武漢的小農流動性極高,除了種地之外,他們本身也能進城打工。一年到頭,一對夫妻等於有三份收益,“優質”地養活三四個子女,自然也就壓力不大。

    假如依舊是男耕女織的狀態,又限製百姓的流動性,這種可能性就不大,即便是養育,也談不上優質養育。

    “貞觀後”是典型的戰後嬰兒潮,正常發展來說,這一波嬰兒潮之後,其實應該生育率減半。

    但因為經濟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武漢本身又和全國其它城市大相徑庭,人口流動不但頻繁,限製還極小,同時市場和社會高度安定,在這樣的社會秩序下,自然而然地就穩住了生育率。

    “醫院培訓閹人,會不會引起非議?”

    “眼光要放長遠,要先讓世人慢慢地適應。總不能凡是涉及婦科,就隻能讓女醫師出馬吧?當世培養人才,想要提高女子數量,難度太大。閹人原本是位置尷尬的,但是這時候,卻是兩全其美。既解決了用人荒,又能緩和世人偏見。”

    “說的也是。”

    聽到張德的解釋,主管醫療衛生的官吏們也是鬆了口氣。其實他們內心也很高興能夠用閹人,武德朝太醫署中的閹人,其實藥理水平都不低,但現在一個個都是過一天算一天等死,讓他們重新找到人生價值,自然是傾其所有盡心辦事。

    沉浮江海,飄來一塊木頭,不管是爛木頭還是好木頭,攥在手中抱在懷裏,肯定是不會鬆手的。

    原本因為男女有別的緣故,在宣傳一些衛生保健知識的時候,會相當的尷尬,時不時還會引起婦女家人的忿怒,業務自然就不是那麽好展開。

    想要改變一個時代的觀念,難度太大。

    而閹人團體因為生理上的缺陷,反而成為了優勢。

    但閹人畢竟原本是正常的男性,他們外貌上是看不出什麽問題的,於是人們適應起來,就能形成過渡。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