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八十六章 新式林場(大年初二第二更!)(1/2)

作者:鯊魚禪師字數:8404更新時間:2019-05-21 08:31:41

    貞觀朝對於林木資源的需求量非常龐大,除了皇帝要大建行宮之外,一次軍事行動投入的木料總量,往往能夠滿足最少五百戶左右百姓的住房用料。

    而隨著營造技術的提升,金屬轉接口和特種木材的配合,木材選料選樣加工更加細致。到大量開采礦石資源,以及修橋鋪路造船,這種木材用量的增加,就是幾何倍數。

    但貞觀朝並沒有因為用量大,就濫用林場開辟資格,其中伐木工的選擇,也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安置的。

    和礦工一樣,伐木工天然要將組織紀律,而且因為伐木是個重體力活,伐木工往往要表現出比普通人強壯的多的體魄。即便是一個弱雞,隻要能在林場挺過一年,出來就是一條硬漢,從無例外。

    林場伐木還需要用到金屬工具,貞觀朝的冶金技術每日俱進,在初步解決鋼鐵性能之後,一個貞觀朝的伐木工,可以靠一把“半月斧”,一天出十五棵左右直徑一尺的大樹。

    這種斧刃寬度半尺到一尺的特種伐木斧,重新回爐打造,就是一把“神兵利器”。

    朝廷自然不可能放開了讓林場這種組織變得扭曲,因此貞觀朝專門設有監察林場的衙門。而且林場的所有伐木工具,不管是管理還是保養,都和伐木工隔絕,每一片林場,還設有輪換的府兵,可想而知朝廷對林場看重。

    到貞觀二十年之後,伐木工具逐漸升級,武漢造的雙人拉鋸和彎把鋸,就成了林場伐木的主力,其效率是“半月斧”的兩到五倍,鋼鐵用量還更少,而且保養更加麻煩,鋸齒需要專人維護。

    圍繞伐木鋸,還誕生了一個新的職業,叫做“銼齒工”,“銼齒工”就是專門維護鋸齒的特種工匠。一般鐵匠還真沒辦法維護保養伐木鋸,除非把伐木鋸回爐重造,但也不能打造鋸子,最多做一把砍刀。

    有了雙人拉鋸和彎把鋸,一個運行脫產的林場,平均每天一個伐木工能出三十到四十棵直徑一尺的大樹。

    貞觀朝在遼東大大小小林場有三四十個,平均每個林場每日出大樹一千棵左右,但一千棵大樹要變成木料,花費的時間就不是一天,而是一個月左右。

    其中最艱難的,就是把木頭運送出去。大樹修整成圓木就要消耗大量工時,而運送巨木就更加痛苦,非常考驗人力物力。

    如果當地林場不能夠輕鬆接入官道,那就隻能通過畜力運輸來解決問題,而承載巨木想要用普通的牛馬車,基本沒戲。普通的爛地,隻能靠鋪設滾木,然後通過人力來運送。

    有錢的林場,自然是可以效仿礦山,鋪設軌道,然後通過軌道,將巨木運輸到官道旁的庫房。到了官道,就能用大型馬車,通過前後分離的方式,緩慢運輸到港口碼頭。

    整個過程相當耗費時間,一般都是有錢沒權的人物,才會用這種費錢費力的方式。

    真正能夠吃到林木盛宴的權貴,往往都把林場設置在河流旁邊,當年全家資產翻數倍不費吹灰之力。

    可以說,整個遼東、朝鮮道、海東都督府……都找不到有哪怕一家蠻夷部落能夠把林場設置在大江大河之畔的。

    所以當唐儉親隨跟包忠包二郎詳細說了安置情況後,包忠會如此震驚。

    不僅僅是震驚待遇這麽好,更加震驚自家恩主怎麽做到原本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這種安置,早就超出了唐儉的能力,哪怕唐儉在朝鮮道還有個兒子在做軍官。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