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四十五章 人傑(1/2)

作者:鯊魚禪師字數:8470更新時間:2019-05-21 08:32:52

    “這小子。”

    翻了翻手中的報告,張德笑得有點雞賊。

    見他這模樣,正在歸檔文件的崔玨好奇問道:“甚地事體?”

    “是龍昊。”

    老張抬頭看著崔玨,“眼下他能伸手的礦山,大多都被瓜分了個幹淨,再無餘力增產擴產。這小子倒好,跟成都卓氏吹了個大牛,別人隻當他實力雄厚,準備從蜀地遷徙人口入滇。”

    “遷徙人口?這須益州都督府及地方州縣配合才行吧。”

    其實何止都督府和地方州縣政府,沒有朝廷省部批複,半個人都不能動。私底下小打小鬧搞一搞,朝廷睜一眼閉一眼也無妨,想要搞大,除非是長安、武漢、蘇州等等超級城市。

    人口是根本中的根本,受限於土地開發的緣故,帝國自秦漢開始,一直都是以城市為依托,耕地為根本。鄉村級單位被放棄,既有垂直統治的高昂成本原因在,也受限於社會的緩慢發展。

    生產力不提高,就別想輕鬆地改造大自然。

    所以帝國邊疆區的州縣人口,輕易不能動,因為這是帝國核心區和蠻夷生存區的緩衝地帶,一旦人口出現輕微的衰退,就會打破平衡。

    漢匈戰爭能夠以漢朝全麵勝出為結局,就是因為邊疆區的總人口總耕地數量極大增加,再配合毫無底線的後勤,耗盡兩代人的積累,才一波帶走。

    生產力低下的時代,能夠在這樣的種族爭霸中全麵勝出,這也是漢朝之後曆朝曆代都照著漢朝模式去修修改改。

    連人才選拔製度,楊堅推動的“科舉製”,也不過是漢朝一堆木櫝中的故智。隻是漢朝是的技術條件、社會環境,並不足以支撐“科舉製”,加上後漢豪強全麵做大,世家徹底把控上升渠道,階層固化的社會環境中,指望統治階級自己打破製度,無異於癡人說夢。

    隋文帝願意推動“科舉”,且後繼者也跟著推動的另外一個原因,那就是隋文帝之後的皇帝,或多或少,都他媽是“篡位”。

    鞏固自身實力也好,緩和社會矛盾也罷,“科舉”並非是“duang”的一下就出現,前麵的一二三百年,不過是漫長的摸索期,隻是到了隋唐交替,它終於成熟,且後繼者一個個都因為屁股問題,不得不這樣搞。

    有序製度之下,穩定壓倒一切。遴選人才也好,遷徙人口也罷,往往都是帝國高層牽頭的大政策大動作。

    “遷民實邊”鮮有自發性質的,幾乎全都是政府發動的行為。

    從全局考慮,帝國是不可能輕易地動搖邊疆區人口比例。所以,如果不是甜頭給政府給到足,讓中央到地方的朝野大佬都認為這種收益遠遠壓倒風險,一般是不會成功的。

    而現在龍昊給卓氏畫了餅,卓氏又跑去給都督府和地方州縣畫餅,隨後成都帶著一幫蜀地小弟再去朝廷畫餅……

    實際上,隻要認真調查,就會發現龍昊畫得餅有點大,不是他現在能夠做出來的餅。但問題就出在餅上,“劍南金”“劍南銀”“劍南銅”三個硬通貨,分別以入貢、榷場互市、通商貿易的形式,進入到了中國。

    不管是長孫皇後、冉氏、弘文閣諸學士以及外朝幾百上千的官僚,都是實實在在看到這些金銀銅的。

    普通的畫餅,也就是小甜頭。可龍日天的畫餅,那是一顆顆金豆子一枚枚銀錁子砸出來的超級大餅,哪怕有聰明人通過做基本的算術題,發現這混蛋絕對搞不出這麽大的餅,可尋思著已經吃了這麽多餅……好意思掀翻做餅的攤位?

    再說了,這個做餅的龍小哥,他拜的是武漢碼頭。他家大佬張德砍遍揚子江無敵手,誰敢作死?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