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八十八章 種糧大戶(1/2)

作者:鯊魚禪師字數:8664更新時間:2019-05-21 08:33:20

    東宮談不上破敗,但宮牆廊簷很是陳舊倒是真的,廊柱基座上的青苔得有半寸厚,這是經年累月沒有人打理才會有的狀況。

    更奇葩的是,東宮靠近嘉福門的地方,是有一片小花園的,原先種著牡丹、芍藥之類,然後有一叢翠竹。

    結果這麽多年過去了,牡丹有沒有張滄不知道,反正翠竹挺多的……整個一竹園,到處都是開春躥出來的毛筍。

    最粗的竹子接近半尺,是典型的的南方毛竹,居然就在這裏生了根、發了芽,長勢還挺好。

    除了毛竹,楠竹、石竹、翠竹等等都有,還有細長的苦竹。李承乾的一個庫房中,居然還有苦筍幹……

    東宮收成很好哈。

    “家裏有點糟亂,滄哥隨意。”

    帝國的太子,整個一上班打卡然後回家的土鱉,東門口的門房處,塞了最少有二十把形製不一的農具。

    什麽鋤頭、釘耙、鎬頭、鏟子、大鍬、深鍬……連鋸齒鐮刀都有,看得張滄一愣一愣的。

    整個東宮說是說糟亂,但收拾的其實很齊整,之所以看著不舒服,是因為亭台樓閣都成了倉庫。

    原本應該是個天井的地方,擺了七八個懸空穀倉。上頭還貼著大紅字,不是“糧”就是“豐”,要不是確定沒走錯,張滄一定以為這是河東或者河北哪個土老財的家。

    豆麥、花椒、稻米、辣椒、糜子、大麥……唐朝能夠產的東西,李承乾的家裏都有。關中平原這年頭氣候相當適宜,能夠讓竹子長勢這麽好,雨熱條件那是絕佳的。

    隻說稻米,李承乾讓人做飯端出來的時候,張滄隻聞了氣味,就知道這是好米。比江南的米都要好,太湖米也不如。

    飯桶中米粒就像是抹了油一樣,“米油”的滲潤相當到位,這種米飯用來做飯團,哪怕是涼了許久,也極為好吃。

    此時關中土地的肥力如何,可見一斑。

    盡管長安自漢朝以來就被過度開發,但因為效仿武漢城市係統的緣故,整個長安城的地下水係統,經過十多年的緩解,還是大大改善。

    加上長安的特殊地理位置,駝隊從青海下來的時候,往往都會捎帶蝙蝠糞,而這個,就是純天然的上等化肥。

    吃飯的時候,李承乾很是得意地告訴張滄,他伺候的地,種稻米能畝產能拉到五石,這是北方統計畝產以來的最高產量。

    東宮菜式並不豐盛,但也不簡陋,雞鴨魚肉都有,都是東宮自己養的。甚至李承乾的常服,也是東宮自己組織人手在城外種植火麻,然後自己鞣製編織而成。

    整個東宮在保證“田園牧歌”的基礎上,剛好就能維持一下財政平衡,至於想要有額外的收入,東宮在國朝法律上賦予的權力,那是一概不能動用的。

    典型的就是東宮榷場,現在已經是徹底嗝屁,完全沒有希望。

    早年李承乾給東宮兩班搞來的那點家當,到現在還是那麽多,要說日子苦也談不上,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現在真正算得上大收入的,就是東宮種地的糧食銷售。主糧有六七千畝地,這個利潤其實有限,糧價始終上不去,大宗采購要不是華潤號在,大部分糧食也隻能給東宮幕僚自己分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