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七十七章 無窮無盡(1/2)

作者:鯊魚禪師字數:9248更新時間:2019-05-21 08:34:37

    哐!

    “呼……”

    完成最後一組臥推,老張略微活動了一下,擦了擦汗,就踩著木屐沿著太湖湖堤隨意地走了走。

    此時在望亭以西的泥沙灘裏,正在刨蜆子的鄉民極多。男女老少都有,頭戴竹製的鬥笠,褲腿挽到膝彎,一腳深一腳淺地在泥沙灘裏撿拾著這太湖中的極品美味。

    和泥螺不同,淡水蜆子用蒜葉或者韭菜來烹製,味道極為鮮美。

    在這個沒有味精的年代裏,固然也可以用沙蟲、海帶、野生菌來提鮮,但食物本味溢散出來的鮮香,千幾百年後也是難得一見的絕品。

    海產蛤蜊勝在肥美,口感絕佳。但淡水蜆子,尤其是太湖沙蜆,在老張非法穿越之前,已經是產量極少,而且因為水質太肥,導致沙蜆口感每況愈下不說,連僅剩的一點鮮甜也隨之不見。

    “宗長,陸君來了。”

    “噢?師兄倒是快,叫他來‘月堤’這裏。”

    “是,宗長。”

    小白師兄最近也很忙,因為望亭鎮逐漸發達之後,扶風竇氏從鹹陽迂回到了蘇州。又通過蘇州這邊的人情,跟徐州崔弘道搭上了線。

    之所以這麽麻煩,是因為竇氏和崔氏徐州房有共同的利益需求。

    崔弘道一直想要籌辦徐州鋼鐵廠,但長期隻能產生鐵,粗鋼生產比較粗放,產量也有限。

    再一個,崔弘道想要把鐵器或者鋼製品賣出去,渠道一直做不起來。誰叫他姓崔呢?京城那些大商號有這個擔心,不是沒有道理的。

    萬一扔個莫名其妙的罪名過來,實在是血虧。

    可若是做散單,少了純粹就是虧損,多了還是要看行銷。

    而竇氏就不一樣了,扶風竇氏本身就有百幾十年的渠道和人情關係在。隻要竇氏願意,竇太後的招牌,還能打兩代皇帝。

    除此之外,遂安公主李月的母族莫名其妙就跟扶風竇氏牽扯上,至於原本李月的母族到底姓什麽,基本也沒人在意。

    有了遂安公主李月這層關係,原本在潤州的白沙馬場,等於說就能借用扶風竇氏的名聲。

    這是雙贏的好處,竇氏正好也要借用白沙馬場在出口貿易中的角色。在崔弘道那裏,這是很有說服力籌碼。

    三方兩家一合作,徐州鋼鐵廠就不缺資金、勞動力、渠道、市場。

    在崔弘道的主持下,徐州鋼鐵廠的主營產品有三樣,鐵鍋、農具、兵器。

    尤其是後者,在“扶桑地”很好賣,即便朝鮮道行軍總管牛進達麵麵俱到,“扶桑地”的征服事業也是按部就班,每年蠶食鯨吞,基本上“膏腴之地”不是占了下來就是有了軍事存在。

    但想要保證軍事存在,後勤壓力就極大。

    東海宣政院有所支持,但還是不夠的,所以杜構就通過自己的老關係,找到了王孝通老爺子,然後從石城鋼鐵廠臨時采買朝鮮道行軍總管定製兵器。

    這些兵器不可能給雜兵、民兵、仆從兵用,所以很多民間武裝,就不得不尋找購買武器裝備的渠道。

    和遼東作戰不同,因為“扶桑地”地理上極為割裂,這就使得很多民間武裝在占領一塊地區十幾個月後,居然被當地人當作“領主”來看待。隻是這種“領主”毫無疑問是沒有法律依據的,皇唐朝廷不認,那就是個屁。

    好在東海宣政院給了迂回的方法,效仿信度河故知,大量民間武裝在金主的支持下,以某某社某某號的護衛名義,來保護某某社某某號的財產。

    這個財產所有權是可以確認的,因為掏了錢,一共兩份,一份是朝鮮道行軍總管府,這是勞軍的心意;一份是東海宣政院,這是對母國的敬愛……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