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八十七章 絕非偶然(1/2)

作者:鯊魚禪師字數:7632更新時間:2019-05-21 08:34:43

    “扶桑金”“扶桑銀”“扶桑銅”,這三樣對唐朝各個階層來說,都是咬住了不肯鬆嘴的肥肉。

    內廷外朝通力合作,給予牛進達極大的支持,也正是因為有利可圖。

    對閹人們而言,在給皇帝做家奴的同時,平壤宮修起來也能撈點外快。不是所有閹人都能像敦煌宮那幫人碰上程處弼這種頂級奇葩,旱澇保豐收,隻要管好後勤,金山銀海滾滾而來。

    能夠在平壤宮做個二道販子,就已經是相當不錯的美差。

    現在牛進達一路趕鴨子一樣把扶桑小朝廷趕到了島東地區,陸續又在島西海岸建立了大量據點,連扶桑小朝廷早年在難波修建的“宮城”也被攻克,可以說已經初步有了建製的基礎。

    隻是內廷外朝還在猶豫是羈縻統治還是直接建立州縣,成本太過高昂。每年的投入不可忽視,而且“扶桑地”每年的台風,也算是讓唐軍領教了一下。

    中央政府還沒有徹底下大決心,就在於財政上的壓力太大,連續多年的擴張,朝廷也是舉債度日。而且諸如蕃地、草原、黑水、大室韋、昆侖海、劍南等地,都是純投入,想要看到利潤,最少也是五年以後的事情。

    除此之外,中原核心地區還要搞大建,工部和將作監已經迫不得已走上了技術追蹤的道路,每年從武漢挖人才入京,這筆投入,不比幹掉一個超級世家來得輕鬆。因為不是說你掏錢之後,人才過來就能立刻產生效益。

    僅僅是整合人事資源,解決內部人事內耗,就是一個極其消耗精力的事情。一個進士科的科舉達人,根本沒可能服氣一個武漢土鱉站在他的頭上。同樣的,在武漢寬鬆的環境下學習、工作,進入到朝廷慣有的體製之中,整個適應的過程,無疑是一場試煉。

    絕大多數武漢官僚,都很難迅速轉變角色,往往會為了官帽子,直接把下限擊穿,進而成為舊友體製中的一份子,而原先的鑽研動力,自然而然地,轉移到了爭權奪利的道路上。

    這所有的一切,全都要靠錢來擺平,每年的硬性開銷,在武漢看來是匪夷所思的,但這是中央朝廷不得不支出的“學費”,而且別無選擇。

    所以,當民間勢力通過海上貿易顯露,進入到“扶桑地”之後,他們展現出來的財力物力人力,自然就成為了唐朝鎮壓“扶桑地”的重要組成部分。

    唐朝需要這些民間力量,同樣的,民間力量同樣需要官方的那張皮。

    相互之間有了需求,於是就勾肩搭背,形成了現有的“扶桑地”資源分配格局。

    舊年扶桑小朝廷曾經的京城之一“難波京”,如今就是民間巨頭們在“扶桑地”的大本營。

    這裏有相當豐富的土地資源,還有不錯的海港,加上離伊予島又近,補給能力極強,鎮壓扶桑諸地“叛亂”的動員力也是極高。

    “難波京”被攻占之後,因為整個地區就是個極為廣大的坡,唐朝民間武裝,就把這個地方稱作“大坡”。

    一般到了築紫島或者伊予島之後,但凡港口妓院、賭場之中,都會有專門做跑路業務的掮客。

    因為大多都是做兩島前往“大坡”的業務,所以這些掮客,在兩島諸多據點中,又被稱作“大坡客”。

    時間一久,連唐軍上報給朝鮮道行軍總管府的正式軍報、公文中,也不再使用“難波”這個詞,而是“大坡”。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