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二十三章 都是扯虎皮(1/2)

作者:鯊魚禪師字數:8524更新時間:2019-05-21 08:35:22

    貞觀二十二年開始,甚至局部地區從貞觀十八年開始算,就有大量掌握現金,到處尋找項目投資的地主豪商。

    這些個局部地區,往往都有一個特征,官方“土地兼並”特別厲害。雖然明麵上沒有這樣說,可能是其它種種形式,但其結果的實質,就是“土地兼並”。

    大量土地資源被集中起來管理,可能是沿江沿河蓋工廠、學校、政府部門、港口碼頭等等,也可能是類似“皇莊”那樣的新式農莊。

    總之,以往把錢埋在地下存起來的方式,不怎麽好用。

    等到後來特大城市都這麽幹之後,這些原本唐朝的農業精華區,也就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衝擊。

    從洛陽開始,有兩條線,一條往東北方向,就是滄州;一條往東南方向,就是揚州。兩個方向各有一條大運河,順著運河兩岸,又有各種新老官道。交通發達,加速了商品流通,自然就產生了投資的需要以及空間。

    汝州作為直隸近畿的上等雄州,自然也是不能例外,要知道汝州是典型的優質農耕區,李皇帝在汝州七縣一口氣搞了二十多個“皇莊”。

    隻是有的“皇莊”是內府管理,有的“皇莊”現在是外朝新置專管衙門在管理。前者是皇帝老子的肉,後者是外朝官吏們的湯。

    至於汝州豪強、世族……這二十多個“皇莊”的誕生背景,是清河崔氏被一波帶走,那時候整個汝州上下,當真是敢怒不敢言。

    也不是沒有人想要號召一下搞事,比如說讓一個兩三千人口的小家族挑個事看看,探探風頭。

    然後……然後就沒有什麽小家族了。

    汝州的統治根基,這幾年早就發生了蛻變,雖然還在依靠地方“鄉賢”,但地方“鄉賢”的能量,明顯是大大縮水,有沒有巔峰時期的四分之一都不好說。

    比如滍陽城西北有一片礦區,什麽礦呢?瓷土外加瑪瑙,瑪瑙的數量還相當的多。換作以往,“鄉賢”直接就把地給占了,等朝廷反應過來的時候,紅白雙契俱在,那是半點廢話都沒辦法說。

    但現在卻是大不一樣,州內大量百姓就指著朝廷吃飯呢,又不是指著老世族吃飯,這欺上瞞下的手段,小範圍還行,涉及到礦藏之類,那就門也沒有。

    為了把這地界的礦藏徹底拿捏在手,內廷外朝一起發力,直接置辦了一個縣,就卡在魯山和郟城的正中間。

    又因產瑪瑙的地界叫“龍興溝”,所以這個縣的名稱,就定為龍興縣。

    整個縣人口不算多,但官帽子卻不少,內府在這裏設有采礦太監,下屬瑪瑙司、瓷土司、煤炭司,各設分監有司,帶品級的宦官位子有三十多個,加上閹人也有自己的“幫辦”“吏員”,雜七雜八加起來,算得上有油水的位子有兩三百個。

    這還是內府的勾當,外朝更是厲害,一個縣的配置,就算不置縣尉、縣丞,隻說六房那就是多少好處多少人情?

    更何況,龍興縣劃拉出來,直接就是肢解了郟城、魯山、梁縣好些地方。雖然都是邊角料組成的,可耕地還是不少啊,掛著“皇莊”的名頭進場,全他娘的是民部官吏,簡直是爽到爆棚。

    待事情妥帖之後,各礦開業,就需要大量的人工,原本汝州就有不少失地“農民”,這光景就有了去處。

    整個龍興縣的縣城,就是在“龍興溝”的基礎上擴建,於是就出現了一個極為荒誕的事情,那就是汝州地麵上,居然有了一個城市人口遠遠多於“野人”的縣。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