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二十九章 闖關(1/3)

作者:鯊魚禪師字數:11492更新時間:2019-05-21 08:35:25

    有人想要把路橋工程這一塊肥肉從工部切割出去,實屬正常,別說薛大鼎還在主持河北道的工作,就算他不主持,離開了河北道,原先的門生故吏,也不願意這塊肥肉落在外人手中。

    雖說比不上武漢,但河北道的路橋工程,經費也是相當的驚人。

    以高標畜力板軌為例,天津港碼頭至鮑丘水這一段,兩個長亭的距離,總造價就高達五萬貫。如果按照“漢安線”的標準,以河北道的技術積累,兩個長亭的裏程成本,最少也是四十萬貫,而且超支是大概率事件。

    整個河北道,圍繞著各條運河、幹渠、大河、港口、碼頭、煤礦……林林總總的畜力板軌總裏程,也有三四百裏。

    前後總投入早就超過了一百萬貫,這何止是一塊肥肉,都夠下一任皇帝把全國各大行宮都翻修一遍還有富餘,說不定還能多修個賣相不錯的墳頭。

    那麽河北道又何止是畜力板軌這種類型的新式道路?

    幾個大城市、煤鋼基地的生活道路,都是大量使用石材、水泥等等材料,造價同樣不菲,再加上港口碼頭、城市建設本身的開支,以及船塢修建、設施保養等等支出,整個河北道,盯著營造這一塊,就是幾百萬貫的利益。

    麵對如此之大的利益,就算薛大鼎高風亮節,說老夫不要,老夫要去中央上班。他的徒子徒孫們,也會眼巴巴地希望薛書記能夠去中央繼續照顧他們……

    要是薛大鼎不這麽幹,很有可能跟自己的門生故吏成仇家,說不定跟自家的子侄也會成為仇家。

    財帛動人心,更何況這已經不是財帛,這是金山銀海。

    在這幾百萬貫的現有利益之上,還有河北道出口、轉口貿易帶來的豐沛利潤。其中既有從東北進行頂點屯墾帶來的毛皮市場收益,還有出口朝鮮道、“扶桑地”的超高利差。

    以兵部采買為例,一支飛鳧箭,在洛陽的價錢和在“扶桑地”的價錢,按照將作監的正統標準,價格相差二十倍。

    所以兵部也有就近原則,朝鮮道本身並沒有能力生產飛鳧箭,最近的地方,就是河北道,尤其是遼西,尤其是石城鋼鐵廠。

    石城鋼鐵廠本身就有專用碼頭,石城鋼鐵廠的專用碼頭出發,走近海最成熟的路線,兩天就能穩穩當當抵達朝鮮道最南端,也就是鯨海北岸。

    然後再用半天時間,就可以抵達“扶桑地”。

    兵貴神速,後勤補給同樣如此,那麽即便砍一半價錢,石城鋼鐵廠就算賺不到兵部的錢,但十倍利差,分個兩三成加工費辛苦費,也依舊是暴利。

    憑薛大鼎的關係,從兵部那裏搞點訂單,根本不算個事情。再說了,朝鮮道還有牛進達,根本不需要薛大鼎開口。

    可以這麽說,曾經作為邊陲殘破之地的河北道,因為種種原因,伴隨著滄州、遼西的崛起,其豐厚的回報率,自然而然地增長了一部分官商集團。

    別的都不看,隻看河北道十年總田畝增長數量,灌溉渠總增長裏程,總在籍戶口增長數,就知道河北道正進入一種爆發期。

    滄州一地,王中的為滄州刺史的一個重要籌碼,就是他一個縣增加的小麥、棉花種植麵積,超過了二十萬畝。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