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六十五章 誘之以利(1/3)

作者:鯊魚禪師字數:10874更新時間:2019-05-23 17:28:03

    “兄長,若在北竺修建鐵道,百裏造價……三百萬貫夠嗎?”

    “不夠。”

    張德搖搖頭,程處弼為什麽這麽問,他是知道的。“漢安線”是個模範工程,既顯露了武漢的真正實力,也勾起了無數資金雄厚巨頭的心。

    隻不過,想要修建鐵路,絕非是湊點人頭就能解決的。從論證開始到正式動工,就隔了一個“昆侖海”的距離。

    僅從工人素質上來講,雖封建王朝的底層大多散漫無知,但因為文明成熟度的不同,皇唐朝的刁民,也比“竺地”的順民好用。

    究其原因,“竺地”的賤民,不管做什麽事情,首先要考慮到的,就是有沒有產生“冒犯”。

    這是枷鎖,無形的,看不見的。

    而在“竺地”的不少地方,唐朝內部山頭,還要通過扶持代理人的方式,來獲取更多的“竺奴”,這是兩難的地方。

    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想要通過暴力手段,替代“竺地”的代理人,那就是直接去做賤民的新主人。這並非不可行,但隨之而來的,要麽換一種體係,要麽就是順應舊時的竺製度。

    前者成本高昂,後者換湯不換藥。

    所以進行“竺奴”貿易的另外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把賤民徹底轉移出去,離開原先的土地之後,沒有主人的賤民,就隻能靠自己,或者抱團取暖。

    當然唐人還有另外一個更加高效的方式,那就是把“竺地”的種族全部屠戮幹淨,進行徹底的種族滅絕。

    貞觀二十五年的唐朝暴力機器,可以做到這一點,但毫無意義。

    “眼下修鐵路無甚意思。”

    張德對程處弼道,“竺諸地想要四方通衢,靡費不比中原要少。但彼處漢胡比例失衡,倘使要修建鐵路,須三十年積累。”

    “兩代人?”

    “兩代人。”

    不管是“減丁”還是“遷民”,本質都是為其服務的。

    以往羈縻統治的原因,是受限於技術條件,而不是統治意願。但隨著路橋技術的跨越式發展,加上更加先進的通信技術,以及更加超前的管理手段,“羈縻統治”通常情況下,隻有針對廢到不能再廢的地區,才會施行。

    哪怕是劍南地區,隨著龍昊、冉氏等等勢力帶來的另類產出,比如奢侈品,僅僅滿足於“羈縻統治”,這不符合帝國上層建築的需要。

    在豪奢揮霍上麵,談什麽滿足個人需求都是假的。就好比,李皇帝隻需要一條白老虎皮就夠了,但他會嫌一百條白老虎皮太多嗎?哪怕他拿白老虎皮用來擦鞋,那也是他的事情。

    再比如一個新式莊園主,他明明給奴工一多加一餐,也不會損失太多,但莊園主會介意自己多壓榨幾滴奴工的血汗嗎?

    一旦利潤追求成了終極目標,那麽其他的一切人性,都是為其服務的,都是要為其讓步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