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八十三章 老馬識途(1/3)

作者:鯊魚禪師字數:11518更新時間:2019-05-30 17:47:42

    原本“莫瑤”並不過年,不過這幾年“莫瑤”和漢人合流,逐漸也開始過年。臘月裏也和漢人一樣有祭祖,加上祖源一致,每年的新舊交替時節,比武德朝要熱鬧得多。

    郴州治所郴縣往東,過了郴水就是馬嶺山,此地除了有個“馬市”之外,還有一個學堂。

    除了漢家子之外,瑤人也多有把子女送來讀書的。

    原本瑤人並沒有姓氏,但習慣上已經跟漢人沒有區別,也就逐漸形成了自有的姓氏。其中以盤、唐、雷、包圍主,往桂水方向,則是沈、趙二姓雜居。

    郴縣師專學堂的學生,結業之後的主要去向,是郴州本地的銀礦、銅礦還有煤礦。如今私人礦極多,土老板算賬又不行,碰上“湖南土木大使”要代為收取礦稅,一個不好就是血本無歸。

    所以,賬目得做起來,倒也不是做假賬,而是量入為出、積少成多,平素看了看賬目不大手大腳,土老板多少也能攢點辛苦錢。

    如果不做官的,郴縣師專學堂的學生,也不愁出路。

    至少從原本的出身來看,願景也絕對不會是做官。貞觀朝的官吏遴選,要求相當的高。

    哪怕是在郴縣內部競爭,想要搞一個流外官當當,要砸進去的資源,最少是三代人。其中兩代人最少要是地頭蛇之間聯姻,然後第三代就能憑借這個“威望”和人脈,順利進入體製中。

    隻是這樣進入體製,也不是“世襲罔替”,運氣不好碰上一個厲害一點的縣令,想要讓自己人攢點家底,抬抬手就能把流外官擼一遍。

    所以但凡能成為累世胥吏的,往往都是地方上的頂級豪強。

    對郴縣師專學堂的學生來,正因為對本地鄉土十分了解,所以也沒有奢望過能夠做官,臨老的時候,能夠混個書辦當當,那就相當的不錯。

    隻是沒曾想,臘月裏他們還沒有前往給老先生拜訪送禮,老先生就先把他們叫到了學堂。

    “先生,馬上就要過年,這叫學生們過來,是有甚麽吩咐?”

    有個年長的學生,年紀應該有二十歲,留了二寸長的胡須,頭上紮著青布頭巾,腳上一雙蘆鞋也是相當的保暖。

    “都坐,先烤烤火。乙,你去攤幾個餅,給大家墊墊肚子。”

    “哎呀先生,不用不用不用……”

    “先生坐到話,坐到話。”

    學生們有三十幾個,有的是準備長期求學,有的則是兩年速成班,還有的則是半工半讀,總之,和正經的官學還是有點差別的。

    能在師專做學堂的負責人,多少肚子裏也是有貨的。不過房玄齡和張德的要求相當低,《五經正義》在這裏沒有市場,《音訓正本》才是真正的初級教材,雖然比較讓人蛋疼就是了。

    “這個呢,老夫之前去了一趟衡陽,後來又去了一趟長沙。這上頭呢,教育部給了一筆錢,隻要願意簽字去竺做事的,一個人給一百貫。這是安家費還是甚麽費,老夫就不管了,也不拿你們一個銅子。”

    老先生搓著手,學堂裏燒了好幾個火盆子,三五成群圍著烤火,聽著老先生話。

    “竺很遠,萬裏之外的番邦。就給個一百貫,那肯定是不行的。韶州先生一年也有十幾二十貫,還包吃包住,何必作踐自己,對不對?不過呢,教育部還給了告身,去了竺,就算是做官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