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八十八章 讓利(1/3)

作者:鯊魚禪師字數:12746更新時間:2019-06-03 17:38:27

    關於帕拉瓦國崇拜濕婆神還是毗濕奴,皇唐朝根本不關心。哪怕是“廣交會”把帕拉瓦王朝給滅了,國朝內部真正關心的,還是有多少收益。

    帝國的高層精英,現在有一個賬,中國內部的瘋狂衝刺,需要外部的瘋狂掠奪來補充。

    光靠挖地三尺來剝削普通的底層,杯水車薪啊。

    在野的有識之士相較在朝官僚有一個劣勢,就是在把握經濟脈絡上,要慢很多布。很多估計,都是模棱兩可的猜測,需要靠頂級在野人才的推演才能抓住那麽一丟丟蛛絲馬跡。

    而七部大佬要幹得是什麽?匯總數據,然後經過兩個批次的調研,什麽都有了。

    部堂級的高官,未必就是頂級的數學才,也不需要對萬事萬物進行推演聯係。他隻要從數據和調查報告中,獲取最直接的反饋,然後布政施政。

    最近幾年海外、域外的收入比重越來越高,中國內部的實物稅重頭,也從清一色的糧賦變成了經濟作物稅賦逐漸拉高。

    比如棉賦、糖稅、青料稅等等等等,甚至因為票據逐漸發達的緣故,市場中的中介,也就是“市儈”,從一開始的日子悠哉悠哉,也要考慮繳納一定比例的交易稅。

    甚至欽定征稅司衙門提拔了一批漢陽出身的數學強人之後,同一個物料加工出來的商品,稅額也是不同的。

    “增值”這個概念,漢朝就有了。實際上哪怕發展到了貞觀二十六年的地步,整個唐朝的稅務係統相較漢朝,廣域來看依舊是落後的。

    因為漢朝最巔峰的時刻,稅務係統的最低一級吏員,是下放到“亭”這個單位。至於戶籍管理係統,貞觀二十六年的唐朝,也就隻有武漢能夠和漢朝比,同樣屬於相對發達的蘇杭、淮揚、關洛,依然遠不如漢朝。

    但是,貞觀朝因為超強的經濟總量,以及和漢朝同樣的“獨孤求敗”霸主地位,李董頭上戴一頂“功蓋秦皇漢武”,假假的還是夠了。

    國內繁榮的社會經濟,指望延續傳統的農耕來支撐,那是遠遠不夠的。僅僅是投資這一項,唐朝為了獲得足夠的貴金屬來穩定貨幣市場,就開辟了至少五個大規模的海外領地。

    其中最為重要也是最為高產的地區,還派遣了皇太子來鎮壓,足以看到帝國高層為了保持經濟繁榮增加個人財富的願望,是何等的強烈。

    所以當馮智彧在長孫皇後麵前竹筒倒豆子一般交待了一切情報之後,長孫皇後瞬間就在盤算其中的收益。

    這跟女聖陛下個人的道德節操無關,純粹是政治生物的本能。

    再者,馮氏的特殊性,也更加方便帝國的最高統治者們進行遙控壓榨。

    “這個那羅僧訶跋摩現在何處?”

    “上海。”

    完這一切之後,長孫皇後就讓馮智彧退下,貞觀二十五年,對馮氏來,就這麽帶著點驚悚,就這麽過去了。

    貞觀二十六年的正月,大朝會除了總結去年的一應得失之外,重頭戲就是張德的正式任命。流程走完之後,在大朝會的收尾處,馮氏帶來的“廣交會”消息,看似不鹹不淡,卻讓不少眼明心亮的老江湖嗅到了好處。

    在這個“四海翻騰”的時代中,掠奪,成為帝國權貴們尤為熱衷的業務。

    “難怪這一次是馮智彧赴京……”

    “‘廣交會’這是誤打誤撞,占了一個大的先手啊。”

    “不過朝會上,卻未細。”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