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1848章 比起千秋萬代,造福後世更為要緊(1/2)

作者:雲霄野字數:6114更新時間:2019-09-14 15:25:22

    任憑蕭唐如何未雨綢繆,也不會後知五百年的料想到自己以後哪一代會出些不肖子孫,便如宋太祖趙匡胤也不可能得知,更不願意看到他老趙家會出趙佶這麽個敗壞祖宗基業的東西,而繼位處理他爛攤子的趙桓也更不是甚麽好鳥

    然而蕭唐如今固然可以看不起趙佶、趙桓,圖謀奪取他們那片氣數已盡的江山,可是蕭唐也很明白,輪到了自己頭上,恐怕子孫後代中也必然會出類似趙佶這樣的昏君。一個宗族開枝散葉總會出現些不肖子孫,這是概率的問題,而出身帝王家,雖然也有勤勉克行之人,但是集隨著皇權的交迭,幾代之後,終究會有個昏聵無能的敗類登上皇位,這個概率也會變得越來越大,這件事任曆朝各代的開國太祖多麽英明神武也都無計可施,而一個皇朝但凡貪上個昏庸子孫登基,那麽祖上先人開國時所設立一切當時值得稱道的國策製度,恐怕也都要變味了。

    便如明朝內閣製度,使得皇帝大多不親理朝政,但是有內閣班底與朝廷官員體係撐著,也依然能夠延續明朝對於國家的統治。可問題是當初朱元璋廢除了中書省與宰相,再到朱棣落實分化決策、議政、行政權限而正是確立內閣製度,為的是加強君主皇權專製。這爺倆治國精力旺盛,本來屬於宰相的事務也可以抗著日以繼夜轉軸得幹,又哪裏會想到內閣這個在自己手下不過是輔助谘政的機構在後來會演變成足以對抗皇權的官政係統?國有昏君,有內閣支撐者,仍能維持國家政權的正常運作,這固然是好事,可帝王被他老朱家太祖、成祖的本事,又不願受內閣的掣肘製約,這也就不可避免的使得閹黨勢力把持住了朝政,雖比起漢、唐時節他們的太監前輩們的權柄相差太多,帝王一言照樣可以立判他們的生死,“九千歲”魏忠賢、“八虎之首”劉瑾、“王伴伴”王振照樣可以將朝堂弄得烏煙瘴氣,甚至對國家有亡國之禍

    那麽是不是又可以參照蕭唐雖然並不待見,可是終其一朝幾乎也並沒有閹黨勢力亂政的清朝針對於宦官群體的限製製度?但朱元璋又不是沒有命令過太監不得參政,再加上後來同樣殺伐果斷的強勢皇帝朱棣,宦官閹黨哪裏還敢在洪武、永樂這兩代子一怒當真血流成河的皇帝治下出頭冒尖?那時節最出名的也就唯有鄭和這個反是留得個好名於青史上的太監了何況內閣就算不受製於閹黨,但是在內部的鬥爭中,閣臣培植自己的黨羽勢力同樣也會致使明朝政治日益腐敗,它這種製度優處確實明顯,但製度是死的,人卻是活的,隨著局勢波譎雲詭的變化,在封建王朝的基礎上任何開明的製度,也都有可能演變為一個國家政體的弊端。

    然而經過蕭唐深思熟慮,他決議保留仍是以尚書左、右仆射為首、次相的丞相製度,但是按宋製觀文殿、資政殿、端明殿所謂的本來無職守、無典掌、隻是出入侍從,以備顧問的學士製度,如今經改製,凡至大學時品階者,則分領參預機務國事的議政權,大學士品階以下的學士雖予以保留,但定數有限,且擇選這以行政儲官,以及國家太學辟雍中品學兼優的太學生為主,除此之外,不養閑官。實際上也是分享開一定的參政決策權限,而終有一日皇權交迭之際,是否又須當漸漸將丞相製過渡至內閣製,蕭唐現在也仍是在考慮中。

    然而曆朝各代的開國帝王都會汲取前朝的前車之鑒,趙匡胤知道唐時各方軍閥擁兵自重,在軍事、財政、人事方麵不完全受中央政府控製的局麵的藩鎮割據之禍,也親身經曆過五代十國時期掌權重臣廢帝篡位頻發(包括他自己就幹過)的混亂時代,所以他采取了強幹弱枝、將兵分離、以文抑武的強化中央軍權國策,效果也不可不是十分顯著,畢竟終宋一朝,並沒有發生武將割據一方對抗朝廷(除了特殊時期的蕭唐),乃至宗親王室造反作亂等事件的發生,但是對於遼、夏、金、蒙等外邦軍事積弱的弊病愈發突出,外患強烈的時期軍隊戰力的削弱在多數時期也隻能采取守勢。蕭唐自知就算他現在於宋朝軍製的基礎上放權給各處經略府署、路治帥司的將主帶兵權力,試圖中和唐朝藩鎮割據的弊端與宋廷以文抑武、冗官冗兵帶來的弊病,但是一百、或是幾百年後,自己所采取的軍製措施恐怕也同樣會滋生出新的弊端陋習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