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七八章被燒壞的玉鉞(2/3)

作者:tx程誌字數:8464更新時間:2020-03-01 04:09:26

    長安的朝堂裏,民間、仕林,甚至所有的渠道都查不到關於這場戰爭的一星半點消息,大唐仿佛沒有建造四百多艘五牙戰船,以及後續的一千多艘戰艦。

    仿佛根本就沒有發生過。老百姓該怎麽過還是怎麽過,酒照喝,舞照跳,一切如常。

    隻有極少數人在緊張地關注著這場戰爭,關注著那裏發生的一切,當然,這個圈子太,這個圈子內的人的身份也太過特殊,跟老百姓很難扯得上什麽關係,大家各忙各的吧。

    老百姓隻知道每過一段時間,長安的朝廷都會征召一部分士兵,送到江淮戰場上,也不知道什麽時候回來。數以萬計的士兵雄糾糾氣昂昂奔赴戰場,一去就沒再回來。

    有一些嘩眾取寵的家夥在社交場合一臉沉痛地批判朝廷政策,聲淚俱下的呼籲朝廷停止這種讓大唐青年去流血的愚蠢行為,他們一度掀起了不的波瀾,但很快就銷聲匿跡了。

    是最徹底的銷聲匿跡,連根毛都找不著了。

    在關係著大唐朝廷命運的大事上,是沒有半點民主可講的,跳出來唱反調的一律人間蒸發。

    在三個月沒有接到一艘補給船的時候,李世民已經意識到了不妙。

    他現在已經沒有選擇了,隻能趁著庫存的物資尚足,對大唐的江淮防線展開激烈的進攻。

    瞬間下狼煙四起,從雲、代、易、朔的北方戰場,再到下疏勒、葛邏嶺、昆侖山,劍南道、還有江淮沿線,幾乎到處都在戰鬥。

    這一晃,一年就過去了。

    這一年裏,李秀寧順利的為陳應生下一對龍鳳胎。甚至在不滿月的時候,李秀寧就將這一對滿月的孩子扔給了許二娘照顧,而她則與李道貞雙方住進軍營。

    李道貞在李嗣業十六歲的時候,終於做了一個決定。將李嗣業回歸陳氏,更名為陳繼業。而李秀寧則上書李建成,為陳繼業請封,繼承梁國公的爵位。

    陳謙也承繼父業,移鎮安西,成為安西王,借助陳應的舊部,替大唐守住的西北邊疆。

    盡管李世民拚盡全力,不計傷亡猛攻大唐淮河防線,可是,陳應卻指揮著唐軍將士,寸土不讓。

    戰爭,直接催化了大唐的科技發展。火炮、地雷、火箭彈甚至蒸汽飛艇陸續出現,大唐的戰爭模式,從冷兵器時代緩緩朝著熱兵器開始前進。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身在長安的李秀寧終於接到了陳應的家書。

    望著熟悉而親切的筆跡,李秀寧已經淚流滿麵。

    秀寧吾妻見字如晤:

    自你紅妝嫁我,不覺已近十六年,十六年來負卿良多,暮然回首方才覺此生最對不起的人是你。

    陳某並無宏圖大誌,寧願庸碌一生。然而,為夫不忍見你為下征戰,隻能代你四處奔波,無奈卻讓你紅妝如守空幃……你我共誕育了三子,謙、遜、慎,並有若曦、若冰、若水三女,這是上蒼賜予我最好的禮物,有子萬事足,家事盡托付於你……

    ……

    戰事異常的殘酷,扶桑聯軍的兵力仿佛無窮無盡,他們的軍官狡猾而堅韌,他們的將軍個個都身經百戰,即便是最為細微的破綻也會馬上被他們抓住,然後演變成一場可怕的災難。淮河防線已經全部失守,我們已經退守龍亢相山,江淮百萬百姓轉移到河北後。

    幸運的是河北足夠的大,可以耕作的土地比江淮也不算差,多虧了我們擁有馳道,可以利用蒸汽機火車,為我們提供充足的糧食和器械。

    很多折衝府已經打光了,僅僅我的親衛折衝府就打光了三次,又重建了三次,連我都不記得我的部下已經換了多少波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