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零八章 戰艦戰力(2/3)

作者:不為堯存張字數:11634更新時間:2019-05-25 13:55:19

    本身,這三套星空觀測係統,按照常規的思路來看,是不可能由現在的地球文明製造出來的,這也必將導致地球文明在科技探測層麵上,受到外星文明的強力碾壓,從而導致地球文明的本土優勢被對衝掉一部分。

    但是,既然現在司馬牧龍在地球上崛起,並且已經製造出了它們,那麽,就算這種情況再怎樣不合理,外星文明真要碰上了,也得是縛手認栽,承認自己確實是撞上了一塊大鋼板!一不小心的話,全軍覆沒都不是什麽稀罕事。

    要知道,科技水平對於戰艦的戰力提升,雖然有著方方麵麵的影響,比如說續航生存能力,炮火攻擊能力,艦體抗打擊能力,隱身能力,飛行移動能力,雷達觀測能力等等,但是,在太空戰場之上,真正起到戰場一線最主要、最直接的作戰效果的,無疑還是隱身能力、雷達觀測能力、攻擊移動能力這幾個方麵。

    戰艦的隱身效果,一旦達到了一定的高度之後,對方的雷達探測係統無法發現其存在,就會使得自己在敵方眼中單向透明,對方觀察都觀察不到自己,自然更就打不到了,這項能力,直接關係到戰艦本身的生存能力,某種角度上來說,比戰艦的抗打擊能力都要來的重要得多。

    星際時代,很大程度上來說,是攻擊過剩,而防禦能力相對不足的,攻擊力的提升很簡單,多開發些高效高能的攻擊性武器,采用裝藥量更加巨大的物質彈頭,或者使用核變導彈或者其他更具殺傷力的毀滅性武器,總之想要提高攻擊力的辦法總的來說是多種多樣的,提升起來也相對要簡單得多。

    雖然說這種簡單其實也隻是個相對概念,宇宙絕大多數的文明其實連這個簡單點的活頁都是做不好的,那是優等生們的競技項目,學渣隻能退避三舍。

    而想要提升戰艦艦體的抗打擊能力,相比之下就要麻煩的多了。

    戰艦的艦體就像是一架鐵棺材一樣,主要有各種超高規格的合金材料鑄造而成。想要提升戰艦本身的抗打擊能力,除了要考慮艦體外部的防禦裝甲,防禦護罩等等的升級換代之外,還要考慮到許許多多複雜到讓戰艦工程師恨不得把腦子想報廢的複雜因素的掣肘。在這諸多掣肘之下,想要提升一丁點的戰艦艦體的抗打擊能力,都是一件極度複雜,極度困難的係統性工程。

    戰艦本身的外殼部分固然是極為堅固而富有韌性、抗高溫的合金鑄造而成,對於外力傷害的抵抗能力極度強悍。但是在戰艦的內部,卻依然是有著諸多的軟肋的。

    這些軟肋多得數不清,複雜而又脆弱的維生係統,戰艦核心的能源發生係統,還有遍布艦體的能量線路,戰艦主控的智能數據係統,以及戰艦之中的諸多操作人員,這一項項軟肋,各自都有著其脆弱的地方,有的不耐高溫。有的抗電磁、高能射線幹擾能力差,有的不耐強震、極易被震動損毀,還有的集成了上述諸般缺陷,哪一樣傷害都承受不了。

    在想要安全保衛以上這些脆弱部件的同時,還要大幅度的提升艦體的抗打擊能力,可想而知,這其中的技術含量得有多高,放在普通人的環境之中,想要做到這一步,其困難程度相當於手裏握著雞蛋和泰森打拳擊。要求一拳打過去要把泰森打出血而手中的雞蛋不破,試想有幾個人能做到?

    就算不是打巔峰時期的泰森,而是和五六十歲的泰森對毆,恐怕有這個把握的人也是不多的吧?同樣的。有這樣的處理複雜問題,給出解決方案能力的戰艦設計師也同樣是寥寥無幾的,無論放在哪個文明之中,都是絕對的稀缺人才。

    而哪怕這種極度稀缺的特種高端人才被配置成功了,成功地完成了設計團隊的組建,想要完成戰艦的抗打擊能力的提升。也依舊是一件遙遙無期的事情,因為這絕不是一件簡簡單單的設計、試驗、生產的問題,而是一個係統性的,涉及到整個工業鏈條、工業基礎的龐大係統性工程。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