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五九章 異星殖民(2/3)

作者:不為堯存張字數:10952更新時間:2019-05-25 13:55:50

    而單單是星際飛行途中的這一次的加速減速過程,就要消耗大量的時間和燃料儲備,以至於區區20光年的距離,對於常規飛船來說,動輒就要花費近百年的時間才能真正抵達,並且因為大量消耗燃料的緣故,飛船根本就不可能進行返航,隻能是滯留在這顆星球之上,通過種種功能設計,盡最大可能的發揮一點餘熱罷了。

    地球文明差不多在兩百年前就已經開始向巨獸星球發射無人駕駛飛船,第一個批次發射了十艘飛船,前後花費了近二十年的時間,但是這十艘飛船在跨越二十光年的遙遠路途的過程之中,先後遭遇種種意外,半途中就損失了八條之多,最後真正飛到巨獸星球之上的無人駕駛飛船隻有兩條,一條是第二艘,一條是第九艘發射的飛船,兩艘飛船因為發射時間上間隔了差不多二十年時間的緣故,科技上拉開了一定的檔次,結果兩者相差了不到五年的時間,先後到達了巨獸星球,這時候,距離第一條飛船發射出去的時間,已經過去了足足八十九年的時間。

    正如所見的這樣,這種常規飛行理念之下生產出來的星際飛船,根本就不具備實質意義上的星際飛船的功能,區區20光年的路程,單程飛行一次就要花八十多年的時間,如果采用起來作為移民飛船的話,動輒浪費整整一代人的壽命不說,更關鍵的是,安全性太差,十艘飛船裏麵,最終隻能存活下兩艘。

    就這,還是因為地球文明的科技水準不俗的緣故,強大的地球後方資源,在各種層麵上提供後備信息支持,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飛船的應變能力,提高了飛船的安全性,否則的話,動輒全軍覆沒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地球文明的星際信息偵查能力雖然強,環星球防禦體係之中的雷達係統偵索周邊20光年範圍內的星際情況,凡是大於十立方米的星際物質都能夠被提前觀測出來,從而在進行超巨量的星際信息計算之後,給無人星際飛船規劃出一條最安全快捷的飛行軌道出來。

    但是,星際環境之中的情況太複雜了,有著無數的變量隨時在影響著航道的安全,一些體型很小的星際物質,在無形之中就會影響到大型星體的運動軌跡,而這種情況是根本就無法避免的,甚至是根本就難以察覺的。

    那些提前很久就出現變化的星體變化軌道,地球本土還能發出訊號及時調整飛船運行軌跡,但是一些距離過近的情況下發生的變化,就算是發現了,有時候也是來不及規避的。更何況,星際之中無數高能粒子、超高強度的電磁環境變化,常常都會阻斷信息的暢通交流,給無人駕駛飛船的信息通信造成影響,這也會大大影響到飛船的安全狀態。

    地球文明向巨獸星球發射的第一個批次十艘飛船,其中損失的八艘飛船,都是被類似的因素影響,才損毀在半道上的,就是最終抵達巨獸星球之上的兩條飛船,也並非是毫發無損,其中一條就在半途之中意外受了些損傷,拖著半殘的身板,艱難掙紮到了巨獸星球之上。

    而類似的這種事情,對於常規的亞光速飛船來說,根本就是常態罷了,一點都不稀奇。

    那些沒有超光速飛船的文明,想要踏足星際文明時代,便動輒就要冒著這種程度的巨大風險,一次一次將自己的精銳文明力量送上不歸之路,以動輒就是死一船人的代價,一次次的試探,一次次的損失,最終很大程度上靠運氣,才能在損失巨大的前提之下,將足量的人口送到送到其他星球之上,開辟自己文明的新領地,整個過程之中,移民成功的人群,常常還不到失敗人群的十分之一多。

    地球文明在沒有超光速飛船之前,雖然不用損失大量的人口在星際探索之中,但是進行大量的星際探索,無人駕駛飛船的損耗量也是相當不小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