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六九章 文明整合(2/3)

作者:不為堯存張字數:11480更新時間:2019-05-25 13:55:54

    在星際文明時代,如此數量的人口規模,已經足以形成一定規模的產業分工體係了,所以在逐步的發展之中,這些移民星球除了依舊在完成一定規模的智力外包分工任務之外,也各自逐步打造出了各自的產業分工體係,在往來於各個星球之間的超光速貨運飛船的鏈接之下,已經足以為整個地球文明的全套產業體係形成新的支撐,進一步的細化整個文明的產業分工體係了。

    至少在地球文明本部的支撐之下,這十個移民星球都已經完全具備了滿足自身人口的各項基礎生存資源的生產之外,還各自涉足到了一定程度的超光速飛船製造體係的工業化生產,在完成了在本土進行超光速飛船的全麵檢修、維修基地的建設之後,還都各自具備了一部分的飛船生產建造產業的建設,足以為本土飛船建造體係承擔一部分實體物資的建造任務了。?要?看書

    經過數百年時間的持續發展,現如今地球文明的科技水平可謂是有了長足的進展,隨著人口數量的不斷增多,文明疆域的不斷拓展,分支生產基地的不斷開拓,還有各種智能機械的不斷投入使用,外加上隨著地球文明修行生態的不斷健全和完善,地球文明的整體生產力,可謂是已經邁入了一個新的台階。

    地球本部太陽係核心區域,雖然因為這些年來,一直持續不斷地對外大規模輸出移民人口,整體人口數量持續呈下降趨勢,但是一方麵是因為人均生產力水平有了長足的發展,另一方麵,也是因為外包了相當一部分的腦力勞動的任務分工,以至於地球文明核心圈的生產力不單單沒有隨著人口數量的不斷降低而降低,反倒是逆勢增長,大大的增長了一大截。

    在2365年,經過一再更改設計,規模擴大了好幾倍,整體超光速飛船生產製造能力相較於最初計劃已經提升了3倍之多的超光速飛船生產線,也終於是在以月球為核心的太陽係工業生產集群之中誕生了出來。

    毫無疑問,這雖然是地球文明有史以來的第一條超光速飛船生產流水線,但它卻絕對不是最後的一條。

    事實上地球文明在完成這第一條飛船流水線的生產安裝之後,隨即就已經展開了對第二條飛船流水線的研發生產計劃的擬定工作,進度可謂是發展的飛快。

    且不說這第二條未來建成之後的超光速飛船生產線,未來在建成之後會有著何等龐大的飛船生產能力,即便是現有的已經建成的這條生產線的生產水平,就已經足以讓地球文明的整體飛船生產規模有了數倍之上的翻番。

    現如今在這條成型的飛船生產線的支撐之下,地球的全套生產體係全力支持之下,每十年之中可以竣工的超光速飛船的數量,就已經達到了五十條之多的生產規模,而且這些飛船的種類還是可以調整的,最多可以生產五種型號的超光速飛船,用於平衡整個地球文明對不同飛船類型的供應需求。

    可以說,隨著地球文明傾力打造了上百年之久的這第一條超光速飛船流水生產線的正式投入運營,地球文明生產超光速飛船的能力,可謂是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十年五十艘不同類型的超光速飛船的生產能力,即便是對於地球文明這樣的奢侈無比的文明來說,也已經是足足夠用了,這些不同型號的飛船,或是超高光速客運、或是大規模星際移民,或是作為進攻抑或防守之用的軍用飛船,或是超大規模的貨運需求,飛船體量從數百米直到數千米,每一艘的存在都能極大地發揮出促進文明生產力的作用。

    而各種不同型號、不同類型的超光速飛船的大規模投入運用,對於整個地球文明而言,卻不啻於是將整個地球文明的不同星球完全連接在了一起,讓各個星球之間形成了一個快速流動的有機整體,各種人力物力有機配置,使得2500億之多的地球文明人口,可以形成更加完美協作的生產分工,最大化的優化了地球文明的生產力水平。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