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百八十九章 盛世的征兆(4)(2/2)

作者:寧溪南字數:4126更新時間:2021-05-04 01:20:16

    文物商店是不對內賓營業的,隻麵向外賓和華僑,買東西要用外匯卷,價錢也非常人性化,一枚精雕骨質胸針兩塊五,一幅明代名家的字畫一百二十塊,一個清康熙大罐八十八塊,不還價。

    從文物商店裏買的東西有證,可以直接出海關,連報關都省了,是真正的一條龍服務。

    那時候民間有很多人到處籌資換外匯券去文物商店買貨,但幾個老百姓怎麽可能幹過一個國家,日本人來掃貨都是論卡車拉的。

    十年動蕩中,大量的古董文物遭到毀滅性的破壞,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它確實給喜歡收藏的人帶來了好處。

    因為大運動除四舊,大量的文物流落民間,文物保護工作一度停車,文物價格更是一直低迷到95年。

    從81年到95年那十幾年的文物價格低到什麽程度呢?一個貨車司機的全部收入的一半,就能支撐他在2000年辦一個私人博物館。

    這裏典型的代表人物就是百家講壇馬教授,有興趣的自己去度娘。

    但古董文物收藏必竟屬於小眾文化,那個對人的學識眼界運氣還有財力要求太高了,不是老百姓能摻和的事,家裏有個罐子幾個珠子就覺得自己進入收藏界算文化人了,那真是你想多了。

    而且90年代文物市場繁榮,造假產業開始興盛起來,弄的產品比真的還真,咱們的文化傳統對這種人是很寬容的,什麽竊書不為偷,什麽打眼隻怪自己眼拙不能回去找賣家,這特麽不是扯蛋麽?

    你明知是假的當真的賣,這不是欺詐麽?為什麽有這種所謂行規?你猜製造者是誰?受益者是誰?最後隻能是外入者買單。

    你看那些什麽大亨,有錢了就開始人模狗樣的,總想擺擺文化人的樣子,哪個屋裏不擺一些價值億萬的上周貨。

    什麽哪個撿漏一夜暴富,什麽祖傳物件價值千萬,我就問問你,除了報紙上,誰見過中彩票的?

    至於全民參與的收藏活動,也就是郵票和錢幣了。

    中國的郵票起用於清代,是當時控製中國海關的外國人發行的,很高大上的雙語票,比較知名值錢的就是大龍小龍。

    後來各個曆史時期都有郵票發行,值錢的也有那麽幾種,像民國票,邊區票,文革票,都是比較珍貴稀有的。

    中國真正自己發行自己的郵票是建國後了,而集郵也始於那個時期。

    1955年,郵政部下麵成立了中國集郵總公司,拉開了集郵市場的大幕,集郵也是唯一一個由國家主導發起全民參與的收藏活動。

    雖然說現在的錢幣收藏市場事實上也是國家主導,但這個是民間興起國家參與,後來才反客為主的,不能算。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