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百九十七 胡同 四合院(2)(2/2)

作者:寧溪南字數:4102更新時間:2021-05-04 01:20:18

    不過好在那個時候,大部分居民都不想在這壓抑雜亂的大雜院裏和了,紛紛自己想辦法搬走,這邊能賣點就賣了,對於產權方或者購買方來說,事情變得容易得多,同時,購買的價格也就一高再高。

    而且說實話,四合院其實如果不花大價錢改造的話,住起來其實並不舒服,後世之所以火的不得了,也是一種需要性的炒作而已,成了顯示身價和身份的標誌了。

    後世一億買個院子,想住的舒服,至少再填兩倍進去,這種古建築的改建修繕以及現代化改造的費用加起來,能把人嚇尿了,但不改建不改造你就想住舒服?你真想多了。

    後來一直到2016年,北京三環內都還保留著幾大片大雜院,一些是根據計劃保留的古建築胡同文化群,經過規劃維護修繕,成為一種地理文化的標誌。

    一些就是無奈了,大雜院片區,理不順剪不清,誰遇到誰頭疼,而且時間越久事越多,事越多時間就越往後拖,惡性循環的結果就是無奈了,政府無奈,老百姓也無奈。

    別覺得京城和上海這樣的地方老百姓肯定過的相當好,過的好的永遠隻是一小部分,絕大部分過的還不如二三線成市小民,扛著京城上海的牌子,福利沒享受啥,義務一樣不少,能舒服嗎?

    ……

    第二天,張興明帶著兩個形影不離的影子坐車逛起了京城,故宮周圍,後海,鑼鼓巷,前門,斜街,把記憶裏後世留存的二三環之間幾個主要四合院片區都逛了一圈,這時候這些片區大部分還保持著原貌,和後世修繕規劃後的區別相當大,那就是一個字,亂。

    胡同裏堆滿了雜物,煤棚子,爛車子,別說汽車,自行車都不好進,透過大門往裏看,院子裏更亂,堆滿了各家的東西,加蓋的小屋,自行車,煤棚子尿桶,張興明還看到幾個院子裏有雞籠子,幾隻掉毛的母雞在裏麵撲騰。

    在這些胡同都能看到歪著軍棉帽,穿著軍大衣或者軍棉襖的半大小子,敞著懷倚在門或牆上,幾個人聚在一起抽著煙,打量著來往行人,遇到女孩吹聲口哨換一個大白眼,哈哈笑幾聲。

    京城和東北最大的區別就是大街上很少能看到打架的,不像東北人說動手馬上就打起來了,京城這邊冒火了也是嘴炮上,然後約架,約個時間地點,雙方去盤人,到時候再幹。

    不過真正能幹起來的不多,過了當時那會兒,火氣沒那麽大了,然後雙方人馬一亮,有慫的,有被中間人說和的,還有幹脆盤不到人就跑了不去赴約的,大不了以後躲著走唄。

    也有聚在一起圍著個小賣部吃花生米吹啤酒的,大冷天的也不嫌涼,這個年代還沒有火腿腸呢,中國第一套火腿腸設備是86年洛陽春都購進的小日本設備,87年開始生產,雙匯更晚,要91年才麵世。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