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795章 沈縣長(2/2)

作者:寧溪南字數:4260更新時間:2021-05-04 01:21:39

    也不是沒有人找到省裏,希望省裏往這邊施壓,但是省領導也委屈啊,這事真特麽做不到啊,現在上層人誰特麽不知道萬寧是怎麽回事?

    於是,詭異的情況就產生了,萬寧這邊快速的規劃發展著,在外邊這裏的土地價格不斷的上翻再上翻,基本上保持著和海口三亞兩地持平,略低於海口,略高於三亞,但是有價無市。到目前為止,進入萬寧的公司也隻有五家,兩家工廠,三家房地產。

    要知道這會兒整個瓊島在冊的房地產公司已經超過了一萬家,並且還在快速的增加著,到92年,也就是一年後,瓊島的房地產公司將達到兩萬多家。瓊島的總人口在這個年代不到一百六十萬。

    到93年崩塌,整個瓊島留下了600多棟“爛尾樓”、公頃閑置土地和800億元積壓資金,僅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壞賬就高達300億元,壞賬率超過60%,許多價值高昂的抵押項目不過是剛挖了一個大坑,變成一個又一個人工湖泊。

    在整個炒房炒地大軍中,有一個後世的著名人物,潘搜胡,他就是在這裏挖到了人生第一桶金,92年資產一百萬元。

    92年8月為了核實一個項目的審批情況,潘搜胡以五斤橘子和一條香煙的代價獲準查閱有關內部資料,他意外發現海口市在建人均住房麵積已達50多平方米,而同期京城人均住房麵積才7平方米。

    憑著直覺,潘搜胡意識到瓊島的房地產要出事了,和合夥人商議之後,大家撤回京城,成為瓊島地產大潮中有數的幾個沒浸水的人之一,這才有了以後的搜胡公司。

    88年海口房價一千出頭,到92年已經接近八千。不說瓊島,就連和瓊島隔海相近的地區也受到了這波風潮的影響,北海,那個卡卡大的小地方,89年居民不到十萬,一畝地不過幾百上千元,到92年地價漲到百萬元一畝,政府批出去的土地一年就超過了八十平方公裏,超過了滬海。

    然而清醒的人太少了,人們都被不斷掀起來的價格迷紅了雙眼,憤不顧身的跳進去。

    “縣長,這是這幾天提交上來的申請。”政府的秘書捧著一疊文件走進辦公室。

    秘書叫符阿妹,年紀不大,瓊島本地人,是剛畢業的大學生,經過助理團隊的篩選幸運了拿到了這個令人羨慕的位置。

    沈大小姐正看著窗外發呆,隨口問:“什麽申請?”

    符阿妹把文件放到辦公桌上,拿起沈大小姐的水杯到一邊去接水,說:“有一家造紙廠申請落地,其餘全是地產公司的拿地申請,不過和以前盯著市區中心不一樣,這回大部分都是稍微偏遠一點的地方了,規劃的工業區那邊也有幾片。”

    沈韻秋轉身回到辦公桌後麵坐下來,把文件拿過來看。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