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16章 產銷管一條龍(2/3)

作者:天空之承字數:7106更新時間:2020-02-12 11:17:06

    對於魏斯描繪的空中旅行方式,楊教授看起來一點也不感興趣,她右手撐著下巴,一臉好奇地端詳著這名退役軍官,問:“你經常一些我沒聽過但又覺得很在理的句子,難道都是外國學者或是曆史人物的?”

    魏斯哈哈一笑:“有些是別人的,我覺得有意思就記住了,有些是我瞎掰掰的,別介意哈!”

    “這麽貼切傳神的句子,我怎麽會介意呢?”著,楊教授居然用一種“迷妹”的眼神看著他。

    此情此景,魏斯不由得想起那些穿越回古代用李白杜甫的詩歌泡妞的腳本,難道就叫作“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到“巨人的肩膀”,魏斯投身實業能夠有今日之成果,亦是沾了克倫伯-海森家族先輩們的光。別看克倫伯-海森工廠在戰爭結束後隻剩下一堆破銅爛鐵,克倫伯-海森之名在洛林就是塊含金量十足的招牌。戰後重建工廠,老勳爵以及家族裏條件較好的成員慷慨解囊,籌建自由洛林運河、籌劃運河工業區,當地居民得知是克倫伯-海森家族主導的大項目,無論土地還是勞力都紛紛給予積極的配合,項目從報批到開工、推進,沒有因為場外因素耽擱一。從各金融機構、財團爭取的融資,也有相當一部分源於克倫伯-海森家族時代積累的良好商譽。

    這般時地利人和,使得魏斯沒有太多的後顧之憂,可以將主要精力放在產業布局和推動上。由於軍工訂單戰後極度萎靡,克倫伯-海森工廠重建的槍械生產線隻動用了三分之一的產能,生產精致的紀念槍械和各類民用槍械,其附屬槍械研發部門因應軍方戰略調整,重點研發輕型化、自動化槍械,本地熟練工人完全可以滿足這兩方麵的用工需求,短期之內沒有大規模招工的必要,主要是招攬和培養中高端人才。

    與勞倫斯家族的合作已經深度開展,傳統模式的汽車組裝和發動機生產依然放在勞倫斯先生的故鄉科莫森,新的農林機械製造廠和技術研發部門在自由落地運河北岸工業區落地。經過幾個月的試運行和調整後,工廠新建的第一條農林機械生產線已經進入了正常運轉狀態,當前可生產裝配三種規格的農用拖拉機,每月總產量最多可達180台,附屬生產線用來製造配套的各式耕具和拖車,包括可用來短途運輸木材的平板拖車。

    尚處於籌建階段的第二條農林機械生產線,將用於製造裝配履帶式農林車輛,計劃主推履帶式推土機和履帶式牽引車兩款產品。在多山多林的洛林地區,履帶式農林車輛比起傳統輪式拖拉機、牽引車更具實用性,在開墾、伐木、勘探等方麵都有用武之地。當然了,金屬質感很容易讓人聯想起軍事用途,其實到了戰爭後期,交戰雙方不約而同地開始使用突破能力更強的履帶式戰車,隻不過戰術理念的差別,使得諾曼軍隊和聯邦軍隊選擇了不同的側重點:諾曼人繼續強調地麵作戰的快速機動,製造和裝備的主要是快速輕裝甲履帶戰車,其構造如同給裝甲戰車換上了履帶動力,聯邦軍隊的地麵戰術強調穩紮穩打,他們選用了重裝突破型履帶戰車,其構造相當於裝備了火炮的重型履帶推土機。且不論這些履帶戰車在不同戰場、不同戰況的實用性如何,聯邦軍在戰爭時期向多個工廠發出了技術指標和生產指令,所以在戰爭結束後,克倫伯-海森工廠能夠順利引進對應的設備和技術。此外,魏斯在網羅這方麵的人才時,刻意關注了那些曾經為軍方或是軍工企業服務的工程師。這類人才通常不會流入市場,但也有例外,有的人外出多年,特別是經曆了戰爭之後,希望落葉歸根,回到老家發展,有的人覺得不受重視,希望獲得更好的薪資待遇和發展機會,因而考慮改換門庭。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