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十二章 栽花插柳(七)(1/4)

作者:張維卿字數:13188更新時間:2019-06-30 12:29:11

    泉州毗鄰於漳州的東北方向,唐朝時已為世界四大口岸之一,宋元時期更是進而成為東方第一大港,曾有著“市井十洲人”、“漲海聲中萬國商”的盛景,被馬可波羅譽為光明之城。

    到了明時,前中期例行海禁,地位一度為月港所取代,後來隨著鄭氏集團的興起,海貿的中心更是轉移到了安平和廈門。不過,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這座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亦是吸引了大量的海陸商旅,其富庶絕非尋常府縣所能夠比擬的。

    再者了,鄭芝龍受撫之後,也曾大力經營安平,那裏如今亦是閩海海貿的重要據點,鄭成功此前也派了親信黃愷充任督餉都督坐鎮安平,與南澳的洪旭互為表裏,經營他勉強能夠拿到手的海貿份額。安平距離泉州府城算不得多遠,由於海貿地位以及清廷官員在私底下也或多或少的涉足海貿,那裏暫且算是個三不管地帶。

    於鄭成功而言,如果能夠拿下泉州,安平就能徹底掌控在手。更何況,泉州乃是府城,而非縣城,若是能夠成功的對其展開攻勢,哪怕未必能夠取勝,其造成的影響力也絕非是海澄這麽一座縣城所能夠比擬的。

    命令下達,大軍開始從他們依舊控製著的石尾港、九都等地撤離,由林習山統領的樓船鎮運載、護送離開海澄。

    鄭成功在退兵後,亦是先行去了一趟廈門,拜會鄭彩、鄭聯兄弟,表明了退意。對此,二人倒還是挽留了一番,但是見鄭成功去意已決,也沒有強留,僅僅是贈送了少量的武器來補充損失,僅此而已。

    離開了廈門,大軍駛過烈嶼,很快就抵達了金門島。那裏,是鄭鴻逵所部的大本營,距離廈門不過一水之隔。不過,此時鄭鴻逵已然統兵北上,鄭成功繞過了金門島、福全所以及永寧衛衛城,取道泉州灣。至八月二十二,便直抵城南的桃花山,與鄭鴻逵完成了會師。

    “四叔。”

    “大木。”

    沒有如鄭彩那般的熱烈歡迎、把臂同遊,此時此刻,隻是鄭成功規規矩矩的行了拜會叔父的禮節,鄭鴻逵坦然受之,二人的目光交匯,便無需在多些什麽,信任就這麽油然而生,仿佛本就是根深蒂固的一般。

    自接到鄭鴻逵的書信伊始,鄭成功就已經有了判斷。不比鄭彩、鄭聯那樣的“表麵兄弟”,鄭鴻逵自他從日本回到福建,對其就份外的看好,後來更是不惜得罪鄭芝龍也要包庇鄭成功,使其免於被清軍擄走,更是助其前往南澳。若是,鄭家的叔伯兄弟,哪一個最能得到鄭成功的信任,那麽除了鄭鴻逵以外,不作第二人想!

    “此番出兵海澄,未能取勝,侄確辜負了將士們的信任。”

    鄭成功的部下們已經得到了鄭鴻逵的安置,此刻身在鄭鴻逵的大帳之中,隻有他們叔侄二人,起話來,自也是少了許多顧忌。

    “勝敗乃兵家常事,吾知道大木絕不是會輕言放棄的,就像是當年在安平打熬武藝,再苦你不是也沒有選擇放棄過嗎?這次出兵泉州,你做吾的副手,隻要能打一場勝仗,那些新兵總能熬成老卒的。”

    訓練與否,訓練的程度孰優孰劣,士卒是否見過血,是否在戰場上見過血,是否殺過人,是否在戰場上殺過人,是否獲得過勝利,是否曆經血戰而獲得勝利,等等等等,太多的原因是除了戰術選擇、臨場應變、軍官素質等方麵,單純以士兵的角度來分辨是否能戰、是否善戰的因素。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