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四十一章 明日之血(上)(1/2)

作者:張維卿字數:5764更新時間:2019-06-30 12:29:15

    南澳的碼頭上,力役背負著一包包的糧食登上海船,而後下了船,到庫房領取了計算工錢的木籌,別在腰上、踹在懷中,便再度扛起糧食登船,周而往複。

    良久之後,海船駛離碼頭,漸漸的消失在了海一線。這期間,南澳島依舊是那個南澳島,少了的,無非是那幾艘海船罷了,就好像每次出海走海貿時一樣。

    海船起航,鄭成功也下達了一條新的命令——從即日開始,招討大將軍行轅及各鎮均開始實行軍器工坊此前就已經開始了的旬休製度。當然,也僅限於旬休,軍器工坊的其他福利待遇並沒有照搬過來,至於為什麽,就不得而知了。

    不過,隨著旬休製度的執行,南澳島上這些吃官飯的人們也無不是歡呼雀躍,私下裏更是多有傳聞是陳凱向鄭成功建議的,倒也讓陳凱無形的收獲了不少的讚許和感激。對此,陳凱不置可否,隻是依舊照著他既定的方向繼續加強軍器工坊的生產能力。

    鳥銃工匠到來,他們都是帶著那些製造鳥銃的工具的。就現在的工藝而言,明朝中後期的火器是受西方影響,火銃也不似全然照搬以前那般“大銃宜用銅鑄,銃宜用鐵打”的模式,而是捲管鍛造,這與歐洲,與日本其實在工藝上並不存在太大的區別。

    這些工匠的技術水平,陳凱都是看過的了,總的而言是參差不齊,但起碼都是可以獨立打造,製成品也是可以正常使用的。

    經過了這幾下來,製成品也已經有了,基本上都還是戚繼光抗倭時,以及此後明廷在軍中普及的鳥銃樣式,威力上麵也沒有出乎陳凱的預料,幾克的鉛彈,相對的裝藥量,以及數十步內有效破甲的殺傷力。

    比之步弓,射程和殺傷力上的優勢不大,但是不談未來發展趨勢,單是製造上工匠的培訓時間以及製成品使用的成型速度上來看,火銃的優勢就已經是極其巨大的了。

    陳凱記得,以前在網上總能看見關於火銃和弓箭孰優孰劣的對比,後來幹脆有人編起了順口溜。

    其中“火槍產業流水線,長弓一把三夏冬”、“彈丸,圓又圓,高塔熔鉛如下蛋;箭鏃,長又尖,一壺長箭做幾”,的便是生產速度的優劣。如“火槍暴兵如尿崩,三月一批線列兵,六便士一個不心疼,死完再去把兵征;弓弩訓練數餘載,新兵很難把人宰。營養不良加疾病,替補隊員不好征”,更是將訓練周期的明白。而威力上,同樣少不了“火槍兵,坐如鍾,動動手指穿金鍾;玩弓弩,全靠力,雙臂無力箭墜地”和“黑火藥,自東方,鉛丸飛出甲難擋;拉滿弓,箭如芒,碰見盾甲叫老娘”這樣的法。

    句明白話,一個優秀的弓匠,需要很長的時間培養,而嘉靖朝明廷第一次仿製鳥銃,當年就製造了上萬支來裝備部隊,由此可見一斑。同樣的道理,一個步弓手的訓練時間可能要長達一年,甚至是多年,耗費數年之功,精心培養出來的步弓手,到了戰場上很有可能就會被一個隻訓練了三個月的火銃手一槍擊斃。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