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百二十七章 三岔口(二)(1/2)

作者:張維卿字數:5980更新時間:2019-06-30 12:29:43

    詔安以西,便是潮州,背靠經營了一年多的占領區,原本還是比較安全的。奈何大軍盡出,頓兵城下的話一旦清軍追至,內外夾攻,反倒是更加危險。

    柯宸樞所言非虛,鄭成功亦是明白這個中道理。事實上,在場的眾將大多能夠設想到此處,隻是有的未必能有柯宸樞想得深遠,更多的還是不願攤上這等費力不討好的殿後任務。

    人性趨利避害,鄭成功自是明白。於柯宸樞,鄭成功本就很是看重,始終認為其人是一位“沉毅有謀”的良將,雖然這兩年柯宸樞的光輝被陳凱和施琅所掩蓋,但卻也不能否認其人的能力,至少鄭成功每有獨當一麵的軍事任務都會想到此人,而每一次柯宸樞的表現都相當不錯。

    “韃子援兵趕來,不是王邦俊領兵,就是王進那廝,兵力不會少於三千,你這一部不夠!”

    罷,鄭成功點了黃廷和何德二人,讓他們帶著援剿左鎮和右衝鎮隨行。至於他們的作戰目標,即是在明軍奪取詔安縣城,徹底將新取的占領區與舊有占領區連成一體之前,堵住清軍的來路。

    除此之外,鄭成功還派遣了黃山守南嶺門路,甘輝駐劄嶺下以為援應,稱得上是一個考慮周全。但這場截擊戰的關鍵,卻還是在於盤陀嶺的守禦之上。

    大軍一分為二,鄭成功親統主力西進,直取詔安縣城,而柯宸樞則帶著打援的人馬急忙趕往盤陀嶺。

    盤陀嶺古道是閩粵古驛路重要的一段,以崎嶇聞名古今。此間乃是山穀地帶,雖然不比蜀道那樣“難於上青”,但是兩邊是高山懸崖,道路崎嶇,也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感。

    柯宸樞和黃廷、何德三鎮人馬抵達之時,清軍還在趕來的路上。眼見於此,三人連忙分工,按照來之前的布置,由柯宸樞守盤陀嶺古道左嶺,黃廷和何德二人率部守右嶺,“相為犄角。虜若衝左則右援,若衝右則左援,若從中路則互擊”。

    十月二十六,鄭成功進逼詔安縣城,大軍駐紮於龍峰、磁灶一帶。守將晉級、知縣李四知議援兵不至則降。

    同日,援兵進抵盤陀嶺,由福建左路總兵王之綱、漳州總兵王邦俊親提本部兵馬兼調集自各縣的清軍匯聚於此,比之明軍預計的不低於三千之眾足足多出了一倍之巨!

    議定休整一日後,分兵四路圍攻盤陀嶺,打通進入詔安縣的道路。十月二十八黎明,清軍大舉出動,按照議定的計劃,左路鎮標右營走道攻黃山把守的南嶺門,王之綱所部主力攻右嶺黃廷、何德二鎮,王邦俊帶來的漳州鎮標中、左二營攻左嶺柯宸樞所率之中衝鎮,漳州千總魏標所部於道中攔截援應,另遣海澄副將郝文興率部抄後路攻中衝鎮。

    清軍大舉出動,濃霧彌漫,數米外已無法辨識人形。清軍自持兵力遠勝明軍,兼詔安危在旦夕,不敢有絲毫遲疑,依舊按照原計劃出兵攻山。

    根據前兩日的探查,右嶺的明軍兵力較為雄厚,王之綱和王邦俊議定,便以此為主攻方向。大軍穿行於霧靄之中,他們看不見山上立寨紮營的明軍,明軍也完全看不到他們的行跡。一路上,怪石嶙峋、草植繁盛,清軍在幾乎看不清楚痕跡的路上步步逼近,更是強行拖拽著幾門火炮,速度不可謂不慢。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