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百四十八章 忠良(1/2)

作者:張維卿字數:7786更新時間:2019-06-30 12:29:51

    艦隊順流而下,順風順水,未及一日,便已經出了零丁洋。不過,出了零丁洋,艦隊卻並沒有出海繼而東向,而是在新安縣最南端的那片半島、島嶼之間穿行,直至一處與九龍半島隔海相望的港灣暫作停靠。

    拖拽著自紅旗海盜那裏繳獲的十來艘大海船返航的明軍分艦隊早已停靠在此處,林察此來不過是匯合而已。

    艦隊攜帶的船工已經對破損艦船展開了修繕,港口也在進一步的擴大。所幸,此處本就是這地球上最佳的一處然深水良港,艦隊也僅僅是暫時停靠,倒也不會對本地百姓造成太大的麻煩。

    “此地盛產一種香木,屬莞香,又叫女兒香,在廣東和江浙都備受歡迎,當地百姓也多以種植香木為業。除此之外,此地亦是南粵香料貿易的重要轉運港口。”

    聽著林察的講解,陳凱不由得點了點頭道:“怪不得此處要叫做香港呢。”

    香港,得名何處,法各異,但是早在宋時就已有駐軍,明時商貿上已漸漸蓬**來,人口亦有所增長,更成為海防要地。明時香港,指的僅僅是香港島,並不包括因英國殖民而劃入殖民地範圍的九龍、新界等地。這個名字,最早出自萬曆年間郭棐所著的《粵大記》一書。該書所載的《廣東沿海圖》中,標有香港以及赤柱、黃泥湧、尖沙咀等地名。

    此地如林察所言,乃是生產香木的所在,因香木及香料貿易而興。入清之後,亦是因順治、康熙朝遷界禁海,以及雍正年間香木劃歸貢品,導致種香人家在官府逼迫下紛紛破家滅門而砍樹逃亡,自此香木生產一蹶不振。直到清末為英人侵占,成為了另一種燃燒釋放異樣氣體的物事——鴉片輸入中國的重要港口,才重新興盛起來。

    “可惜東莞已落入虜師之手,光憑此島出產,實在有限得緊啊。”

    林察久在廣東,對此了如指掌。不過這份惋惜,陳凱卻是一點兒也無,因為於他而言,什麽莞香、什麽女兒香,暫時都沒什麽太大的用處,他要的就隻是這麽一個島,以及一處深水良港,僅此而已。至於旁的,無所謂。

    “在此修建營寨,無需太過堅固,暫時也不會有人顧得上這裏。就是有一點,需要在此多囤積一些食水,以防萬一。”

    “陳參軍言之有理。”

    林察點了點頭,便轉而對那個已經被他臨時派駐此地的那個部將道:“按照陳參軍的布置行事,確保此島防禦即可,沒有命令,無需出海截擊虜師,也不許出海攻掠商船,以免暴露我軍位置。”

    “末將遵命。”

    營寨還在建設,從島民手裏收購了一批香木之後,陳凱和林察就啟程出發,踏上了返回潮州的航線。

    陳凱前腳離開廣州城,杜永和等人還在預估著此番可能帶來的商業利潤幾何,一個叫做馮耀的衛所軍官卻來到了總督府,是前來拜別的。

    明初在全國範圍大肆建立衛所,於廣州,亦有前、後、左、右四衛。馮耀此人,乃是廣州後衛的世襲指揮使,護駕梧州。論差遣、軍階和品級,此人不過是個總兵官,賜一品服俸,但是如今已貴為侯爵,任職兩廣總督的杜永和卻不敢有絲毫的怠慢,連忙親自迎了出去。

    “老將軍,尚耿二逆兵敗城下,卻毫無悔意,還在大肆的招降納叛,圍繞廣州城挖掘城壕。此刻出城,怕隻會枉送了性命啊。”

    杜永和自持身為總督,平日裏總是拿捏著架子,但是麵對這個七十多歲,白發蒼蒼的老將軍卻完全沒有對待旁人時那般。

    這裏麵,廣州四衛擁有五千兵員,是守軍不可或缺的補充,而馮耀在廣州四衛的世襲軍官中地位頗高,這是其一。但更重要的在於,馮耀此番回城是令了聖旨的,冊封尚可喜和耿繼茂二人以侯爵的爵位,九成九以上的概率是沒辦法活著回來的,正當永曆帝為難於派誰人前往的情況下,馮耀卻自請了這項“送死”的差事。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