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章 漣漪(上)(1/2)

作者:張維卿字數:7280更新時間:2019-06-30 12:30:23

    永曆五年五月二十二,鄭成功所部按照原定計劃進入磁灶地區。隨即,鄭成功所部明軍便開始收集糧草、稅賦,一如半個月前進攻永寧衛城和崇武千戶所城那般。

    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畢竟軍無糧則散。更離譜的鄭成功都做過,比如奪取廈門島後,鄭成功一度奪取了高浦寨,結果卻並非是為了占據,僅僅是把寨子的磚石都卸下來運走,最後留了一個被夷為平地的寨子給清軍。而那些被運走的磚石,則大多用在了修複五通寨以及鄭芝莞修複中左所城的用途上了。

    收集物資是鄭成功所部向清軍占領區發動攻勢時幾乎必做的事情,福建這邊見識過太多次了,卻也並不新鮮。然而,新鮮與否不重要,重要的是磁灶一帶的地主們受苦了,鄭成功收集糧草時,對窮苦百姓往往會網開一麵,但是這些地主家裏有糧有錢的,肯給清廷交稅卻不肯給明軍納稅,這總是不過去的吧。

    這邊鄭成功開始收集糧草和賦稅,那邊地主們便派了人去向清軍求援,以求減免損失。數日後,漳州總兵王進率一千騎兵、兩千步兵抵達,便與明軍對峙於此。

    原本的漳州總兵王邦俊已經死在了盤陀嶺,清廷以王進為總兵官,也是看上了永曆元年的泉州之戰,王進為泉州清軍解圍時的表現。奈何這位王老虎接下的卻是個爛攤子,王邦俊被殺,近兩千漳州清軍失蹤於盤陀嶺,被殺、被俘,他們連個大概的數字也無,唯有重建。而他的對手,也不再是當年的那個初出茅廬的鄭成功了,而是如今鄭氏集團的新首領,帶甲不下兩萬的國姓爺。

    按照原定計劃,鄭成功以戎旗鎮埋伏於磁灶山坑南,以援剿右鎮埋伏於磁灶山坑北,以左先鋒鎮和援剿左鎮埋伏於磁灶社內,另遣親丁鎮、前鋒鎮、右衝鎮三鎮誘敵。

    鎮守漳州府總兵官一職,前後二人皆是姓王。奈何,曆史上的王邦俊先是在盤陀嶺之戰大敗明軍,陣斬柯宸樞,全殲中衝鎮,隨後在第二年又順利的為潮州解圍,逼得鄭成功不得不重新下海,對鄭成功心存不屑,才會誤入包圍圈。而今時今日的王進,雖然也曾為泉州解圍,奈何他一不是王邦俊,二來鄭成功這幾年發展比之曆史上要順遂太多,前不久的馬得功、黃澍不,就連王邦俊的腦袋都已經用來妝點福建明軍的功勞簿了,此時此刻的他是萬萬不敢再輕敵了。

    王進一邊在此保持存在,與明軍對峙,一邊派人回漳州向協守的福建左路總兵王之綱求援。王之綱本是高傑的部將,所部比之他的那些前流寇部下的戰鬥力更勝一籌。王進不敢托大,便在此對峙,隻可惜鄭成功從不是個不知變通的榆木疙瘩,此刻一旦發現王進不肯進入圈套,便立刻解除設伏,出動全軍向清軍發起進攻。

    明軍總兵力不下八千,是清軍的兩倍有餘,王進透過探馬,發現明軍的編製似乎有些奇怪,仗著騎兵數量遠勝於明軍,擇一寬闊適於騎兵發揮的所在列陣,借交鋒權作試探,結果竟被明軍輕而易舉的擊潰。

    王進挫即逃,清軍仗著騎兵數量的壓製力,不斷的利用機動能力與明軍周旋,最終帶著大半的部下逃了回去,與剛剛出城的王之綱一同縮回到了漳州府城裏。

    磁灶之戰,最終以明軍取勝告終,鄭成功更是擊潰了多年前恨之入骨的敵軍。唯獨有些可惜的是,王進沒有王邦俊那般驕橫,沒有進入埋伏圈,雖同樣是戰敗了,但是損失要少上太多,丟下了一些實在救不出來的殿後部隊便逃之夭夭了。

    斬獲不及預期,但終究是一場勝仗,鄭成功按照眾將及各鎮表現,以蘇茂、林勝二鎮為首功,甘輝官兵為副功,萬禮、柯鵬官兵為又副功,照中敵賞格升賞。隨即,率部返回廈門,結果剛剛回來便聽了施琅越獄而逃的消息,當即便是勃然大怒。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