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十章 遺澤(上)(1/2)

作者:張維卿字數:6248更新時間:2019-06-30 12:30:27

    陳凱一行乘船而走,向導隨即返回複命。書信,送抵到揭重熙的案前,細細品讀,權衡利害,良久之後才重重的點了點頭。

    “陳凱言之有理啊。”

    書信傳閱下去,傅鼎銓、曹大鎬、洪國玉以及剛剛趕回的張自盛,無不皺著眉頭將其中文字翻來覆去的看過。但是相比揭重熙,他們對此的信心,或者是動力卻大有不如。

    “道理是對的,隻是現在百姓們都在忙著開荒種地,人手實在不夠啊。”

    這是共同意見,就連揭重熙也都是看在眼裏的。不過,這一次的揭重熙一如回絕陳凱是那般立場堅定,當即便對眾人解釋道:“陳凱信中所的,虜師殘暴,這其實並不用他,咱們這些年都是看在眼裏的。江西虜師已經移師廣信府,本地士紳百姓也多有告知的。近期咱們與虜師之間規模的交鋒次數越來越多,越來越頻繁,到底還是虜師不明地形,尚在探查之中。但若是等到虜師把地形情況弄明白了,咱們這裏守不住,種出來的莊稼就都是虜師的了。就連跟隨咱們的士紳百姓也落不了好。”

    植物、動物生長是有周期性的,自古都是能守方能屯,這是陳凱特意點明的。揭重熙等人雖有過李成棟的前車之鑒,未必信得過外省明軍,但是道理卻還是明白的,並非那種看不順眼的人就一概盲目的認定其言論就是肯定錯誤的那種愚人。

    總督有了決心,與助手和勳鎮們達成了共識,江西四大寇們便開始了緊鑼密鼓的建造和修繕防禦設施的工作。

    外界清軍的動向,江西明軍由於是文官領兵,揭重熙的威望得到了眾勳鎮的信服,擾民現象較少,再加上江西在明時本就是個文化繁花似錦般的省份,儒學氣氛濃厚,士紳百姓對虜師的抵觸更重,所以地方上總有士紳百姓願意向明軍提供軍事情報以及人力、物力支持。

    這是江西明軍能夠在屢戰屢敗後得以屢敗屢戰的民心基礎,現在也同樣可以體現在他們對清軍情況的掌握上麵。

    野地浪戰,是不要想了,當年王之綱在邵武一師而來,他們能夠不戰自潰,這些年由於勝少敗多,也沒能太培養出多少能戰之士,全憑一腔血勇罷了。但是既然能夠預估到清軍的大致進軍方向,那麽布防上就可以有個優先級,這對人力緊缺的現狀是不的緩解。

    揭重熙們在抓緊時間組織百姓修築、修繕以及加固清軍進剿方向前沿的堡寨。那邊,清軍也沒有閑著,隨著雙方的接觸越加頻繁起來,大抵也就半個月的功夫,清軍進入廣信府以來第一次大規模的進剿行動正式展開。

    主持廣信府進剿的是江西提督劉光弼,其人是漢軍鑲藍旗的旗人,早在遼東時就已經開始為滿清驅馳。清初旗人用事,總督、巡撫多為旗人,無論漢軍、滿蒙,而對於武將,其實不少關鍵要地,用的也同樣是旗人,尤其是漢軍旗人,劉光弼便是其中一例。

    江西提標,同時糾合了不少各府縣鎮守的綠營,清軍打探出了江西總督揭重熙駐紮在江滸山大營,便直愣愣的撲了過去。

    前期掃蕩外圍堡寨,自不用提標親自出馬,對江西明軍戰鬥力心存鄙夷的地方綠營便自覺的攬下了這等馬前卒的工作。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