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六十一章 內憂外患(一)(1/2)

作者:張維卿字數:6306更新時間:2019-06-30 12:30:44

    自中左所一路向西,途徑南澳島,陳凱匆匆等到,與陳豹密談了一番,僅僅是一個時辰而已,便又重新登船。

    在南澳,連逗留都稱不上,載著陳凱的船便順著韓江水道一路北上。抵達潮州府城,陳凱連城也沒進,隻是派人送了封書信,便徑直的繼續向北駛去。

    潮州的問題很多,內外交困,但是想要解決問題,卻總要有個主次先後。船就這麽一直的溯流而上,直到三河壩,明軍控製韓江水道的最北端,陳凱才正式下了船。

    “竟成,哎,我有愧於國姓的信任啊。”

    任命陳凱全權負責粵東軍政事的命令與陳凱幾乎是前後腳抵達的三河壩,忠匡伯張進、援剿前鎮總兵官沈奇以及本地的駐軍將領全部趕來麵見。陳凱是總製的身份,沈奇和駐軍將領拜倒在地,就連張進竟也是如此。奈何當陳凱試圖攔下張進的大禮,卻被後者以陳凱代表鄭成功統帥粵東明軍,在品級和爵位上他確實要高上不少,但是在軍中的階級上則依舊要接受陳凱的領導。

    這是表態,表示他作為統領潮州北部明軍的統帥對陳凱以及陳凱背後的鄭成功的服膺。對此,陳凱隻得接受了行禮,隨後立刻便雙手將張進扶了起來,而對另外的兩個高級軍官則僅僅是出言示意,借此來表示上下階級的區別。

    “伯爺有此心,已是足矣。在下啟程前,國姓也曾提及,如今潮州之局麵,到底還是由於大軍轉向閩南所致。我軍需要更多的糧草,所以才會分地屯田;我軍需要在閩南保持更大規模的兵力,才會導致潮州的兵力不足。伯爺已經盡力了,至於後麵的事情,國姓和在下也都還需要伯爺出力。”

    “國姓……”

    想要做事,安撫住軍心是首要的。陳凱的一番話及,張進已是有些哽咽了。隨後,對於陳凱的表態,他也做出了一定聽從陳凱的軍令,協助陳凱實現明軍鞏固住粵東戰場的戰略目標。

    起來,鄭成功最早的那批高級將領,如陳豹、洪旭、陳輝、張進、林習山乃至是林察,這些人陳凱都有過比較深入的接觸。他們的性格各異,能力不同,水平各一,但是總的來,卻都是比較識大體,且有責任心的。而像是鄭芝豹、施福這般的人物,這些人同樣是鄭芝龍時代就已經成名的,但卻是一個比一個的不像話。或許就是因為這樣的緣故,當清廷席卷福建,鄭芝龍降清之時,他們才會做出不同的選擇來。

    張進是明軍在潮州北部的統帥,陳凱進行了必要的安撫,旋即便詢問起了程鄉一戰的情況。得到的結果,也沒有太過出乎陳凱的意料。

    “……此戰遭逢敗績,過失在我。是我輕視了郝逆所部的戰鬥力,結果兵敗城下,被迫棄城而走……”

    根據張進所言,郝尚久最近的兩個月瘋狂的襲擾程鄉縣境內的官營礦場和冶煉廠,導致潮州北部的礦石、金屬產量銳減。這還不,郝尚久憑借著騎兵優勢,甚至越過了程鄉縣城進行騷擾。

    用不了多久,程鄉就會明軍在潮州北部的統治中心蛻變為一座孤城,於是乎原本始終盡可能的避免與郝尚久進行大規模決戰的張進也隻得行文調來了護衛前鎮。

    結果城外一戰,郝尚久所部明明在兵力上處於下風,奈何張進的駐防部隊打不過,護衛前鎮也同樣不是對手。退入城池的同時,士氣衰落到了極致,最後在迫不得已之下,隻能棄城而走,憑著城外碼頭早已準備好的船隻和順流而下的梅溪,才逃到了三河壩固守。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