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七十章 螳螂與黃雀(六)(1/2)

作者:張維卿字數:7676更新時間:2019-06-30 12:30:46

    收複惠來縣城,明軍趁勢向西,席卷神泉、北山及甲子門千戶所等處要點,如入無人之境。

    這幾處的守軍已經盡數被蘇利調回了碣石衛城,得到了這樣的消息,陳凱反倒是鬆了一口大氣。原本他放出豪言,其實心裏麵也並非認定了此戰就一定能夠拿到蘇利的首級。打不過可以跑嘛,就像是在惠來的時候。但是既然蘇利派人調走了這幾處的守軍,那麽就隻有死守碣石衛老巢一途了。

    “他大概還指望著能夠堅守到黃應傑抵達吧。”

    大軍踏入惠州府境內,直奔碣石衛城。洪武二十七年,明太祖朱元璋置碣石一衛九所鞏固粵東海防。至嘉靖倭亂,衛城西門外石橋場百姓屢遭倭寇焚掠,是故增築土城。由此,衛城駐軍、土城住民。

    據明嘉靖《惠州府誌》載:衛“城高二丈廣一丈八尺,周圍一千一百五十丈,雉堞二千二百六十二,池深一丈,廣一丈二尺,敵樓四,下辟有門”。衛城城牆周長三千六百多米,比惠來縣城還要大上不少。

    這還僅僅是衛城,石橋場土城增築在後,“東接衛城之垣,其它各麵城牆長二裏許”。如此算來,光是土城也已不遜於衛城麵積。況且兩城本為一體,大竟達惠來縣城之三倍有餘,儼然是一座大城。

    這裏是蘇利的老巢,按照明時設衛時的舊製,一個碣石衛,便有一萬零一百兵馬駐屯於此。國曆兩百餘載,衛所軍戶逃亡,但無論是蘇成,還是他,麾下都有大量的原屬於碣石衛指揮使張明珍的衛所兵。隻是這些衛所兵,如今已從賊多年,早就把他們本該守護轄區百姓的重任忘了個一幹二淨。

    大軍抵達,從流落城外的百姓處得知,蘇利為防奸細內應,驅逐了所有的非本地常住百姓。陳凱率大軍抵達,按照情報顯示,蘇利應該還剩下兩千多的黨羽,其中有部分是在海豐縣城,也就是這裏可能還不到兩千清軍。

    但是既然已經被殺到了老巢,動員全城守禦,也是最應該的。陳凱沒有絲毫視蘇利的打算,不過也沒打算高看他一眼。現在這樣規模和級別的戰爭,已經不是他這種土寇所能夠玩得起的了,如果不是明軍戰略重心轉移,他早就被鄭成功吞進肚子裏消化幹淨了,也不會容他囂張到現在。

    陳凱專門讓陳豹運來的物事已經完成了卸載,這東西太過沉重,每一次的裝卸都要花費太長的時間。再加上搬運,別是野戰了,就算是從靖海所運到惠來縣城陳凱都覺得他根本等不下去。不過這碣石衛本就是沿海備倭衛所,衛城距離海岸線很近,城內的望海樓甚至可以清晰的觀察沿海的情況,在海邊登陸,由明軍重兵保護下完成裝卸和搬運,浪費些時間也並非是什麽不能容忍的事情了。

    衛城的東城門之上,早前突圍時被打破的額頭遠沒有好利索,如今綁著繃帶,等待著傷口愈合,但那份狼狽卻還是看在了所有人的眼裏。

    遠處,明軍在磨磨蹭蹭的搬運兩件大家夥,蘇利看得分明,那分明是兩門巨大的銅炮,看那塊頭,炮子是絕對不會低於十斤的,甚至十七八斤都並非沒有可能。

    不由得咽了口唾沫,蘇利直感呼吸沉重。他從惠來逃回來時,損失了幾乎全部的機動兵力,主力步兵全軍覆沒。但是即便如此,他也未曾放棄,調回了神泉、北山以及甲子門千戶所等處的駐軍,又從捷勝所和海豐縣調集了一些駐軍回來,再加上老巢的守軍以及臨時拉起的隊伍,就又是一支數千人的大軍。

    死守,是唯一的一條路。隻要等到黃應傑的援軍,就可以實現翻盤,最差也能保全住這處老巢,以待將來。可是看到了那兩門巨炮的身影,蘇利再也不出話來了,隻是目瞪口呆的看著明軍相隔兩三裏的距離就在慢慢的進行著準備工作。無論是調整炮位,還是進行裝填……

    前裝滑膛炮,其射擊精度本身就存在不的問題,更何況還是這麽遠的距離。蘇利抱有一絲僥幸,僥幸於明軍是在虛張聲勢。但是隨著裝填的結束,第一次的試射,那兩門巨炮就給他結結實實的上了一課。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