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七十六章 烈火烹油(中)(1/2)

作者:張維卿字數:6494更新時間:2019-06-30 12:30:48

    赴日乞師是明王朝在清軍入關後局勢急劇惡化,從而在迫不得已之下選擇了對外尋求援助的政策。這項政策在魯監國朝以及隆武朝、永曆朝的鄭氏集團都有過展開,這無不是源於魯王係統的浙係人馬和福建的鄭氏集團與日本都有著較為密切的商貿往來關係,就像是陳凱從廣州回來時獲知的那件永曆朝廷向羅馬教廷尋求援助的事情,二者在性質上並不存在著太大的區別。

    由於鄭芝龍以及鄭成功在陳凱到來之前都曾進行過赴日乞師的政策,陳凱在鄭氏集團站穩腳跟後就曾對此進行過了否定。

    鄭成功聽得進去與否,這一次會否繼續施行,其實很難,但是不得不,馮澄世在這個時候提出來,連帶著那份鑄幣的計劃,對於潮州戰場上尚在竭力維持,而在閩南戰場上正在急於尋求突破的這支大軍而言,確實是填了一層底氣。

    鑄幣的事情,鄭成功需要通知陳凱,因為明軍所需的礦石、金屬至今依舊有不少是來源於潮州。而且隨著鑄幣的展開,銅料緊張是不可避免的,這一點上也如果陳凱能夠想到辦法,也是不的補充。

    接到消息時,陳凱正在南澳島上視察工作。鄭成功取得盈嶺大捷,進而引發了漳浦反正,這都是極好的事情,甚至就連馮澄世提議鑄幣,陳凱也是表示讚同。不過對於銅料的生產,陳凱也還需要時間來琢磨。

    有些事情是沒有辦法的,陳凱主持軍器局期間,雖武器、甲胄上用銅量少得可憐,但是單單複製靈銃一項,就耗費了巨額的銅料,鄭成功那幾年海貿所得的銅料絕大多數都填在這裏麵了。

    潮州一府,真正規模較大的還是銀、鉛、鋅、鐵以及煤這樣的礦藏。銅不是沒有,程鄉那邊就有不少,好像還是富礦。奈何現在程鄉現在已經姓了郝,他暫且也沒有太多的辦法。

    這事情,陳凱更加傾向的還是建議鄭成功加大海貿的收集,利用原本的海貿優勢來推行鑄幣,暫且也就隻能如此了。

    回到了南澳島,島上已是物是人非,馮澄世搬遷軍器局,大量的工匠及其家屬都乘船前往了中左所,民房多有空閑不,很多工坊也不得不閑置了下來,曾經的那個閩粵交界的未來工業中心隨著主事者的變更也出現了迅速的破敗,從另一個角度也見證了福建明軍戰略重心轉移的事實。

    工作崗位大幅度減少,民房大量閑置,南澳島的經濟處於全麵倒退的狀況。對此,陳凱也暫時顧不上這些,而是來到了那座軍器局附屬學堂,聽著那朗朗的讀書聲,卻是放心了不少。

    學堂,馮澄世不知是為何,並沒有搬遷到中左所去。是瞧不上陳凱加大力度培訓的數學、物理人才,還是暫且還來不及,這已經不重要了,他已經寫了書信給鄭成功,要將軍器局附屬學堂從軍器局名下劃出來。

    這是未來,放在馮澄世那麽個封建官僚的手裏,陳凱覺得是一種資源的極大浪費!

    巡視完畢,回到了總鎮府,似乎整個島上也就隻有這裏是沒有太大變化的。算不得繁忙的軍務,自是沒辦法與鄭成功還在時相提並論,但是起碼從鄭成功殺入潮州以來的這幾年也都是這樣子了;一支部隊在演武場裏操練著,還算是虎虎生風,這是陳豹的南澳鎮的一部,在早前的一戰裏,南澳鎮表現中規中矩,不好但也不差,到底,訓練再多,不如在戰場上殺一回人來得更實在。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