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七十八章 厚積薄發(上)(1/2)

作者:張維卿字數:6000更新時間:2019-06-30 12:30:49

    魯王一脈,始於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子朱檀,就藩兗州府,乃是明王朝傳承最為久遠的一支親王血脈。傳至崇禎十五年,清軍攻兗州,魯安王朱以派自縊。

    當代魯王朱以海是為魯肅王朱壽鏞之子、魯安王朱以派之弟,當年是躲在死人堆裏逃過了清軍的追殺,並於崇禎十七年二月襲魯王爵位。一個月後,大順軍攻破北京城,朱以海一路南逃,寓居浙江台州府。

    隨後,弘光朝滅,潞王降清,清廷厲行剃發易服,激起了下群起反抗。奈何桂藩尚在廣西,江浙的士大夫以及明軍、義軍們便公推魯王朱以海繼承大統,是為魯監國。

    雖然當年是躲在死人堆裏才逃過了清軍的追殺,但是朱以海卻有著異於南明諸帝的勇氣。起兵之初,便敢於抵近到錢塘江前線去振奮士氣,後來在福建、在舟山,也都有過隨軍作戰的經曆。

    然而,浙江本就是東南大規模抗清運動的最前線,承受重壓,背後也在與唐藩爭立。內裏,手中無有嫡係部隊,文武不和,不得不倚重的方國安、王之仁二帥私心自用,多方壓力交疊,待江上師潰,便隻得退出了浙江戰場。

    隨後的日子裏,先是鄭彩迎奉至福建,雙方不和,矛盾爆發,清軍大舉南下圍剿,隻得揚帆遠去;在不得不退回浙江戰場之後,又是朝廷內部的各種內訌,伴隨著四明山失守,掎角之勢被破,尤其是那場橫水洋之戰的離奇失敗,舟山失守,他們便不得不再次淪落福建。

    這期間,並非沒有部分明軍灰心喪氣,選擇了向清軍投降,在舟山有之,在福建亦有之。舟山的陳凱觸之不及,但是千萬福建投降的浙江明軍卻被他劫了胡,如今反倒是被鄭成功納入了麾下。

    浙江已無立足之地,福建這邊也缺乏民心基礎,魯監國所部明軍已無立錐之地,隻得南下投奔鄭成功。

    “宗人府宗正協理宗人府事,儀同駙馬都尉,招討大將軍威遠侯國姓成功,見過魯王殿下。”

    按照潘庚鍾的諫言,鄭成功以隆武帝任命的宗人府宗正的官職與魯監國一行相見。這份拒絕承認魯王監國的態度,卻還是招致了張名振等人的不滿。隻是不滿歸不滿的,此刻到了人家的地頭,本就是寄人籬下,朱以海沒有什麽,張名振等人也沒有什麽,禮數上就這麽將就過去了,也是無可奈何。

    唐魯爭立,舊事依在。鄭成功對朱以海這個國朝宗親的態度還好,隻是安心在金門頤養年,但這話裏話外的意思卻無不是要將朱以海帶來的浙江明軍歸於麾下。比之曆史上,鄭成功對舟山之戰的詳情以及浙江明軍的現狀更為了解,更是叫來了蕩胡侯阮美等人來與朱以海相見。魯王君臣無可奈何之下,隻得接受鄭成功的安排。否則的話,他們既不打算降清,又無處可去,軍無糧則散,便唯有死路一條了。

    當,魯王朱以海便在一些舊臣的簇擁下前往金門做起了寓公。而鄭成功則當眾宣布,任命定西侯張名振管水師前軍、平夷侯周鶴芝管水師後軍、英義伯阮駿管水師前鎮,在名義上完成了對浙江明軍殘部的吸納。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