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六章 從保寧到衡陽(1/4)

作者:張維卿字數:14988更新時間:2019-06-30 12:31:13

    依舊是大章

    ………………

    永曆六年的二月到九月間,由於前一年西營兼並了貴州一省,兵鋒踏入湖南西南部和四川的南部,明清兩軍很快就在四川展開了交鋒。

    先是二月的時候,平西王吳三桂、四川巡撫李國英以及漢軍鑲藍旗固山額真定西將軍墨爾根侍衛李國翰統領陝西、四川兩省清軍南下,席卷川西、川東;隨後,由於清軍從北麵對西南明軍的根據地雲南、貴州兩省產生了巨大的軍事威脅,孫可望再度祭出了劉文秀,由劉文秀率領大軍北上,並且很快就取得了一係列捷報,有效的殺傷了大量的清軍,逼得吳三桂、李定國以及李國翰倉皇北逃。

    到了九月的時候,清軍已經退到了川北的最後一個據點——保寧府城,這裏一旦有失,陝西便會門戶大開,原本已經被劉文秀打得喪膽的吳三桂、李國英以及李國翰三人在巡按禦史郝浴的一再堅持,甚至是以“不死於賊,必死於法”的言辭逼迫之下,也隻得選擇了死守此城。

    與此同時,劉文秀率領的明軍迅速的收複了四川的其他失地,並且迅速的對保寧展開了攻勢。

    十月初二,劉文秀率領大將沅國公張先璧、討虜將軍王複臣、總兵官王自奇、李本高、祁三升、關友才、姚之貞、張先軫、王繼業、楊春普等五萬餘兵馬逼近保寧。

    劉文秀入川,共統領兵馬六萬,戰象六十餘頭,這其中隻有張先璧所部的八千兵馬是為舊明軍,其他的則全部是西營組編的部隊,此番進攻保寧已是集結了四川境內能夠集結到的幾乎全部的主力部隊。

    由於保寧府城三麵環水,西、南二麵臨嘉陵江,東麵為東河,是故,劉文秀下令搭造浮橋濟師,主力部署在保寧城北麵。除此之外,劉文秀甚至還抽調了一部分軍隊“北塞葭萌關,東塞梁山關”,防止攻克保寧後清軍突圍竄入陝西,擺明了是要全殲四川境內的清軍,力求畢其功於一役!

    保寧府城周十二裏三百三十步,比起潮州府城的規模還要稍大一些。除西南外凸一部分外,基本上就是一個正方形的形狀,又因形狀如靴,故素有“靴子城”之稱。城高117米,上寬5米,下闊117米,開四門,東曰望瀛、南曰迎薰、西曰瞻嶽、北曰拱極,外有寬十米、深五米的城壕。城牆頂部每隔60步修築一個向外凸出的矩形墩台,共計八十一座敵台,可以使防守者從側麵攻擊敵人,不可謂不是一座堅城。

    “殿下,保寧三麵環水,現在虜師北返之路為我軍斷絕,是可以堵住虜師北逃之路,但卻也犯了兵家大忌……”

    “吳三桂兒不過是個手下敗將罷了,汝無需多言,本王自有計較。”

    攻城戰,兵法講究的是圍三缺一,這樣給了守軍以逃亡的退路,守軍一般來就未必會拚死抵抗。王複臣憂心忡忡,奈何劉文秀信心十足,服不了主帥改變心意,也就隻得依令而行。

    十月十一日黎明,劉文秀揮軍攻城,數萬明軍“蔽山而下,炮聲震”,“南自江岸,北至沙溝子,橫列十五裏,前列戰象,次用火炮、鳥銃、挨牌、扁刀、弓箭、長槍,層疊裏許,蜂擁攻城”。

    明軍的猛烈進攻給予了守城清軍以極大的壓力,李國英早在數日前觀察到明軍的恢弘氣勢,便連忙讓麾下的綠營兵換上了八旗軍的旗幟。如此,一來是為守軍平添信心,二來則是震懾城外的明軍,然而尤是如此,明軍的猛烈攻勢卻還是讓守軍難以招架,幾次險些被明軍攻上城牆。

    苦苦支撐到了辰時,攻城戰已入白熱化,守軍漸漸難以支撐,城破隻在頃刻。值此時,吳三桂親率本部兵馬開拱極門出城,不管旁人,直攻張先璧所部。

    張先璧是雲南人,崇禎朝應募圍剿流寇,所部號滇奇營,頗為能戰。清軍南下,湖廣淪為戰場,張先璧與劉承胤相爭,盲目擴軍,將原本的三千兵馬一口氣擴充到五、六萬之眾,戰鬥力反倒是被那些窳農叛仆衝淡。後隨何騰蛟,至何騰蛟身死,張先璧據鎮沅州,奪民田以耕,日與當地苗民相仇殺,日益疲。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