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四十二章 無恥之尤(七)(1/3)

作者:張維卿字數:10954更新時間:2019-06-30 12:31:26

    六月的時候,為了加強石碌礦場的生產規模,陳凱從潮州運了三千戰俘過去充當礦工,同時調了部分製造局的工匠和機械學徒過去,在那裏製造水力機械,用以進一步的增強產能。

    很快的,人員就位,杜輝那邊又調了一千瓊州本地的兵員協防,配上那些負責管理苦力的監工,石碌礦場的生產便有條不紊的開展了起來。

    礦工入洞挖掘礦石,由人力背負而出,運到昌江之畔的水力工坊,那裏麵剛剛興建起的水錐利用水能帶動錘子將礦石打碎,隨後順著昌江運往昌化縣的煉鐵廠。煉製出來的鐵料,現階段還隻能憑借著水運運往潮州,由製造局在韓江之畔現成的水力工坊來打造鐵製用品。這樣很麻煩,但是現階段瓊州的鋼鐵冶煉產能還不足以吞下石碌有限的產量,一切還隻是起步階段,如此便不可避免了。

    石碌礦區,新的水力機械還在不斷的打造,工匠和機械學徒們忙得不可開交。在昌化,更多的煉鐵廠正在營造之中。以石碌到昌化這一線的鋼鐵生產片區還在緩慢,但有條不紊的興建著。

    這僅僅是瓊州府的一角,從整個瓊州府而言,陳凱厲行的原則得到體現,剃發易服被取消,漢民恢複漢家衣冠,生黎、熟黎們也換上了他們的傳統服飾,生活方式在重新恢複如初,人心便自然而然的安定了下來。與此同時,官員在不斷的替換,閩南、潮州和廣州籍的官員在島上各州縣普及化,瓊州本地的士人也開始出仕潮州和閩南,異地為官同樣是祖製,甚至是從西漢以來奉行一千多年的俗例。

    生產和恢複是永曆七年陳凱收複瓊州以來的主旋律,島上的一切都是在按照著這個主旨展開的。相較清軍的破壞,一切都顯得欣欣向榮,隔著那一道瓊州海峽,反倒是成了一片孤懸海外的亂世樂土。

    明軍是在三四月間逐步收複的整個瓊州府,憑借著林察的水師,尚可喜、耿繼茂乃至是巡撫李棲鳳也隻能眼巴巴的看著這一個府的地盤就這麽丟了,實在是恢複無力。而此時,粵西的明軍方麵,廣州、肇慶南部的各部鞭長莫及,高州、雷州、廉州三府的明軍則還在組織水師北上肇慶與李定國會師,等到他們回來的時候才知道一水之隔的瓊州府已經變了了,無不是瞠目結舌。

    那時候,已經是五月了,到了六月,高廉雷瓊四府巡撫張孝起派人向瓊州府的明軍和官府發出照會,要求他們按照明廷的轄區劃分接受他的統一指揮,與粵西各部明軍配合收複瓊州府以北的各府縣。

    張孝起的書信中寫得熱情洋溢,對於收複瓊州以北的各府縣很是看好,並且預期了眾將的封官賜爵。如此拉攏,其結果卻如同是石沉大海一般再沒了蹤跡。

    到了七月,張孝起有些等不下去了,幹脆親自乘船前往瓊州府,結果直接被巡海的明軍攔在海上。用那幾艘明軍戰艦的艦隊長的話,巡撫,他就知道一個陳撫軍,是陳撫軍帶著他們收複的瓊州府,什麽張撫軍,聽都沒聽過,若是再敢瓜噪,直當是虜廷細作,亂炮把船轟沉喂魚了事!

    這樣的態度,張孝起哪裏忍得下去,雖是惹不起這些操著福建、粵東的閩南話口音的“海盜”們,隻得暫避一時,但無論怎麽,他才是明廷任命的高廉雷瓊四府巡撫,有著節製地方的權利,哪怕是那些武將大多不聽他的,軍事上往往都是各行其是,可他作為巡撫的地位擺在那裏,裏子是要商量的,可麵子總是要給他的吧。

    既然瓊州府的明軍不給麵子,張孝起幹脆也不繃著了,直接召集了高州、雷州、廉州三府擁有水師明軍藩鎮們會商,大談粵西明軍同氣連枝,這些年在粵西地麵上與清軍浴血奮戰,如今卻被閩南和粵東的明軍搶先奪占了瓊州一府,張孝起自稱原本打算上島與瓊州府的文武商議對其他粵西友軍的援助,反倒是連島都沒上成,更別是談判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