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四十八章 早春時節(三)(1/4)

作者:張維卿字數:16060更新時間:2019-06-30 12:31:29

    自萬曆四十六年努爾哈赤借口“七大恨”叛明,至今已三十六年了;自崇禎十七年清軍入關,時至今日也有足足十年的光景了。明軍越打越少,明王朝越打越,而滿清從一個男丁不足十萬,總人口不過數十萬的野蠻人部落一步步的走下來,現在反而比明廷控製的區域還要廣闊,人口還要多了。

    這些,很多都是他們從到大所見的,尤其是為首的林時望,他正是萬曆四十六年生人,身為宗室,對於很多事情,在王府裏遠比尋常人了解得清楚。可到底為什麽會這樣,他卻依舊沒有一個完整的概念。

    此時此刻,陶潛一字一句的將整篇文章背誦下來,眾人亦是默默的聽著,不發一言,甚至這一室之內,除了陶潛抑揚頓挫的背誦外再也容不下旁的東西了。

    片刻之後,陶潛已然將全文背誦完畢,可是過去了太久的時間,這易堂九子都隻是坐在那裏,目瞪口呆,好像被定住了似的。

    事實上,對於陳凱的看法他們一時間也不能完全理解,更不可能盡數相信。但是相比那些將一切黑鍋丟在別人身上的家夥,陳凱的看法更加客觀,眾人思慮了良久,為首的林時望才出言向陶潛問道:“不滿嶽形,我等所知淺薄,一時間難以領會。但我想來,能夠寫下這篇文章,能夠讓嶽形甘冒奇險來將文章傳與我等之人必非尋常人。可否,將其人名諱告知我等?”

    林時望所言,亦是眾人的殷切期盼。眼見於此,陶潛稍作猶豫,隨後便爆出了陳凱的名諱來,哪知道竟當即嚇了眾人一跳。

    “可是義救廣州、兩敗靖南藩的陳凱陳撫軍?”

    “不隻是如此,去歲陳撫軍已經收複了瓊州府,更是率領舟師抵近到廣州城下,炮擊廣州城,尚可喜那狗漢奸連個屁都不敢放一個。如此人物,才是當今下第一流才幹的文官,我輩讀書人理應學習、效仿的楷模!”

    ………………

    在寧都盤桓數日,日日與這九人暢談,得口幹舌燥。起來,陶潛還好,那九人白要聽陶潛講述,晚上幾個人還湊在一起互相討論,一個個的熬成了花熊卻依舊不自知,直到數日後,陶潛按照陳凱的辦法完成了第一輪次的洗腦工作後,他才啟程返回瑞金老家。

    “陳撫軍當年去江西襄助揭製軍,去浙江營救王主事的時候,也曾剃了頭發,在韃子麵前規規矩矩的。可是一旦時機成熟,那便是斷然一擊,根據國姓爺的情報,時至今日,杭州城裏依舊流傳著那張救王江者陳近南的傳奇。”

    陶潛沒有直接拉他們入會,隻要他們各自回家,在韃子的地麵上做上半年的良善士紳,再到瑞金聽他的講課。原因嘛,他隻陳凱認為,身在虜廷占領區,沒有保全自身能力的人是無法做成大事的,所以給他們的第一項任務就是在清廷地方官吏麵前掩飾自身的屬性,這才有以後可言。

    “嶽形請放心,陳撫軍下奇才,我等心向往之。這點兒事情,絕不會出了紕漏。”

    踏上了回鄉的路,陶潛回想著這幾日的經曆,回想起他與易堂九子所過的那些話,心裏麵已經不似有他在瑞金縣老家發展第一個新會員——他開蒙時的一個好友的那般緊張了。待他回到了瑞金縣,正碰上那好友前來拜會,聽他已然開始發展寧都縣的易堂九子,後者倒是顯得有些擔憂。

    “嶽形,他們九人多是寧都人,平日裏相交莫逆。咱們在瑞金縣隻有四個會員,這日後會不會出現本末倒置的局麵?”

    好友有所擔心,陶潛仔細想了想,卻也並非空穴來風。隻不過,回想起陳凱的《論持久戰》一文,回想起上一次鄺露代為傳達的一些地會的精神,當即便斬釘截鐵的對好友道:“現在這個局麵了,管不了外人,起碼咱們地會自己內部是不能沉迷於互鬥的。就像總舵主的——團結,就是力量。更何況,瑞金縣也不僅僅隻有咱們四人,不是還有互助會嗎?”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