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七十章 不一樣的新會之戰(上)(1/3)

作者:張維卿字數:11846更新時間:2019-06-30 12:31:37

    “而圍城之內,自五月防兵一至,悉處民舍,官給月糧,為其私有;日用供需,責之居停。貧民日設酒饌餉兵,辦芻豆餉馬,少不豐贍,鞭撻隨之,仍以糗糧不給為辭,搜粟民家,子女玉帛,恣其卷掠。自是民皆絕食,掘鼠羅雀,食及浮萍草履。”

    “至臘月初,兵又略人為臘,殘骼委地,不啻萬餘。舉人莫芝蓮、貢生李齡昌、生員餘浩、魯鼇、李炅登等皆為砧上肉。知縣黃之正莫敢誰何,撫膺大慟而已。”

    “十有四日,援兵解圍,城中馬有餘粟,兵有遺糧,所遺民雞骨不支。督院李率泰慰將士,存恤百姓,為之流涕曰:‘諸將雖有全城之功,亦有肝人之罪。此諸將所以自損其功也。’而悍卒不顧,猶勒城中子女質取金帛;不能辦者盡俘以去。李督院數為力言,始覈一二還民;至於靖藩所掠,概留不遣。蓋自被圍半載,饑死者半,殺食者半,子女被掠者半。”

    “降喪亂,未有如是之慘者也!”

    這篇源於《新會縣誌》的記述粗略的描寫了明軍圍困新會期間,藩兵掠奪城內百姓子女玉帛,以充軍需的事實。甚至到了臘月,當藩兵再難搜刮到財貨的時候,更是殺人做成臘肉,就連城內的士紳都不能豁免,遑論尋常百姓。至援軍抵達解圍,這些吃人的清軍竟然還能做到馬有餘粟,兵有遺糧,似乎在他們眼裏,吃人本也是極正常的,不會有任何心理負擔。

    藩兵如斯,地方官無能為力。待到明軍潰敗,藩兵竟還要繼續勒索百姓、劫掠子女,就連大漢奸李永芳的兒子,時任兩廣總督的李率泰的勸都置之不理。

    陳凱早已記不清這份記載的全文了,但是清軍在新會吃人,製造臘肉,這些卻是印在了他的腦海中,就像是廣州大屠殺一樣,無法或忘。而這場慘劇,也是他一定要急匆匆的趕來的最重要的原因!

    從九月李定國親率大軍抵達新會城下,如他前幾日看過的猛烈攻勢已經進行過多次了,無非是每一次的殺傷和傷亡會有些不同,可結果卻都隻是無功而返。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就這麽一敗再敗,李定國一直要耗到臘月十四,八旗援兵抵達廣州與尚可喜、耿繼茂匯合,大軍南下決戰才解了重圍。

    然後,被清軍擊敗——四萬餘本部兵馬,外加上前來會盟的各部明軍、義軍,從臘月十八大軍敗潰開始,隻用了短短的六時間就逃回了高州府,兩後便通過了雷州府和廉州府的地界,倉皇退回廣西。這不光是比來時快上了幾十倍不,可以想象到的是,這一路上丟棄了何等數量的武器、輜重、人員,參戰的明軍在這幾裏急速縮水,待回到廣西時已經剩不下什麽了。

    曆史上的肇慶之戰隻是一場遭逢挫,因後繼無力而不得不退兵的敗仗,對於自身元氣的損耗微乎其微。但是新會一戰,卻是使得李定國當年陣斬尼堪的大軍直接被打斷了脊梁骨。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抬起伏在案上的奮筆疾書,陳凱目光炯炯,喃喃自語道:“我,才是今年最大的變數!”

    第二一早,陳凱便直接去麵見了李定國。進入大帳,提出要求,在旁的靳統武、金維新、龔銘等人無不是有感震驚。倒是李定國,目視著陳凱的目光中確實沒有絲毫的猶疑,便就一口答應了下來。

    “正好,本王也看看竟成的戰法。”

    主帥應允,旁人也就不好再多些什麽了。緊接著,李定國召開軍議,當眾宣布下一次的攻城作戰由陳凱負責,下麵倒是有些竊竊私語,但是陳凱畢竟是名聲在外,眾將也就半信半疑的默認了。就連連城璧也沒有什麽,隻是眉頭深鎖,似乎還在揣測著陳凱到底打算做些什麽。

    眾將無有異議,陳凱站起身來,與李定國拱手一禮,便上前幾步,站在了眾人之前,全然是一副發號施令的做派。

    “按照殿下所指定的原定計劃,各部繼續打造攻城器械。”環顧眾將,旋即,陳凱便大聲喝道:“軍議結束!”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